忽逢桃林,欲穷其源

2013-04-29 00:44金卫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7期
关键词:珍品写作文命题

金卫东

王蒙说:“创作就是发现。”文学创作与作文习作虽然有很大差别,但在写作规律和心理历程上是一致的。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写作教学存在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两怕”现象,学生的“怕”作文,怕在自己无话可说又不得不敷衍造作下去;老师的“怕”作文,怕在学生习作空洞无物又不得不索然无味的改下去。如果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是一次新奇的发现,如忽逢桃花林,学生带着惊异去追寻思维的泉源,教师也会带着惊喜去发现世外桃源的传奇,作文教学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走出无趣与无序的困境。

忽视写作主体的感受与认知,命题陈旧或远离学生的生活,以致让他们旧话堆砌或无话可说,导致学生厌倦写作文。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想表达什么,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设计恰当情境,激活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引领他们去“发现”自我,“发现”生活。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序列性的实践与研究》初一子课题组,紧密结合阅读教学,从阅读中获得写作资源与写作技巧、文体知识,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以“发现”为目标,以鲜活的“话题”构建起初一上学期写作教学的训练序列。

我们确定的主要写作话题有:第一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一事一议的写法,确定的话题是“_____”,要求能从一件事中获得启示或感受;第二篇围绕期初家长会,我们设置了的话题是“家长会的前一天”;新年到了,孩子们很兴奋,我们布置的作文话题是“我的新年愿景”;寒假快到了,我们布置的作文话题是“这个寒假,我最想见到他(她、它)”……这些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兴味,新颖具体,并且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来看学生对这些训练命题的感受,陈吉思楚同学在写完《这个寒假,我最想见到他》后意兴未尽,补写了这样一段抒发感受的文字:“这个题目把我闷在心中多年的话抖落出来,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用‘她‘他‘它来写作文呐,也许是因为这些没有特指的词可以无拘无束吧。这篇作文大家读懂了没有,自己很害怕因为我的语言黏糊又混乱,大家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呢……其实,那个‘他就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动画角色啦,对他的爱与仰慕是从见到他第一面就开始的,数起来已经有三四年了。爱不说出来,总会发霉生锈。于是‘畅快地写出了这篇作文……”显然陈吉思楚从“这个寒假,我最想见到他(她、它)”命题中发现了写作的乐趣:自己很愿意用‘她‘他‘它来写作文,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畅快地抒发。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中的每一个话题或命题,若是都能够让孩子们发现写作的快乐,找到抒发自我的惬意,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一半。

除了发现写作的乐趣,孩子们还在适合自己的写作命题中发现了许多生活的意义,这些发现促进了学生精神的长大,人格的成长。学习了《羚羊木雕》,我们引导孩子们写有关自己家的一件珍品的故事,发现这件“宝贝”包含的生活意义。朱元宸同学写了一条石头做成的普通项链,因为那是他妈妈在生活困难时期购买的。珍品仅仅指“石头项链”,似乎想要表达对母亲的钦佩,但是没有说明白。我给朱元宸讲珍品精神意义,引导他去认真修改。修改稿最后两段是:“现在我们家条件好了,母亲首饰盒里的饰品多种多样,‘货真价实。但母亲对这件石头项链倍加珍爱,时常戴在项间。/这就是我们家的一件珍品,它蕴含着母亲节俭持家、聪慧善良的金子般的心,美德与爱心更值得我来传承。——在我,它是最珍贵,最值得珍藏的珍品。”朱元宸同学在修改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温厚善良、勤俭持家的品德,发现了看到了这件“珍品”上凝聚的美德以及温暖的亲情。有了这样的“发现”,朱元宸同学在写“_____的坏习惯”这个命题时,就有了一双发现美的慧眼:“说起我的爷爷,他的‘坏习惯可真不少!/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可是一年四季,不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冰天雪地;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雪交加,爷爷总是默默地在学校的门口等着我。当看见我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他就会马上迎上来,笑眯眯的看着我,一把接过我的书包,背在自己的身上,默默地走着,一句话也不说。/其实,学校离我家很近。我常对爷爷说:‘爷爷,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走回家了!爷爷却乐呵呵地说:‘我是顺便来接你的。就这样,爷爷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顺便来接我。/爷爷还有一个‘铺张浪费的‘坏习惯。每天早上,我还没睡醒呢,爷爷就把早点买来了,他也不知道我爱吃什么,总是每一样都买上一点儿,让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得饱饱的,好去上学!/爷爷的‘坏习惯还有很多很多。爷爷啊!正是您的这些‘坏习惯伴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美好的情感,这一过程也是促进孩子们思想成长、心灵发育的有意义的过程。敏锐的思想、健康的心灵不也是作文教学应有之义吗?

能在写作中得到新的“发现”,这样的写作学生怎么会“怕”呢?不但不怕,孩子们期待着下次作文课,常常追着老师问:老师,星期几讲作文呀?老师,我的作文您可看了?老师,我来读XXX的作文吧?……

作文充满快乐的发现,时有世外桃源的传奇吸引着教师去阅读,批阅作文的过程自然也就是寻找与发现乐趣的过程。如同一名渔夫,每次设计命题、布置作文仿佛是“向江面的冷雾洒下圆圆网”,每次批改又仿佛是“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时时有充满期待,时时有色彩缤纷的收获。全学年我收录的优秀习作有三万字,登载在我的教学博客上的有诗文近40多篇。学生、家长都常登陆我的博客,他们给我留言,对优秀作文发表评论;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围绕这些佳作,有了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我还和学生一起将这40多篇诗文编辑整理,印成了一本优秀作文集,取名为《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发现”,教师批阅中“发现”,因为有对“发现”的期待,批阅作文的过程才变得新奇而趣味盎然。

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乐趣,也发现了困惑。比如,同是汪景程同学写的两篇作文,语言表达、情感趣味前后却判若两人。第一篇《滚蛋》有儿童天真趣味,情节紧凑,叙事简洁明快,人物对话丝丝入扣,真实自然。而另一篇作文《爱在其中》,却语言累赘、词语堆砌,像“父亲的爱是如此的辉煌和璀璨”这样词不达意的语句很多。我带着困惑,我问汪景程:为什么《滚蛋》这篇短文写得这样真切自如呀?他回答:“《爱在其中》题目说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写,只能硬着头皮扯吧。”“_____在其中”可是今年安徽省的中考题!看来他并不喜欢这些看似精致、有文学味,但是很抽象的命题作文。而我也更喜欢读孩子们的自由习作。在切合他们生活的命题中,发现真情,真趣,这里有语文人的快乐。在仔细研究两篇文章后,我又发现《滚蛋》长于说明叙述,《爱在其中》偏重描写抒情,汪景程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他在思维特点上的特质,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于形象思维能力,以后多次的作文训练也证实了我的发现。

由此,我想作文训练要有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承认学生个体思维上的差异。中高考作文命题不应过于抽象,像《提篮春光看妈妈》这样纯文学化的抽象命题,对偏重逻辑思维的同学是绝对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写作训练话题时,尽量使不同思维潜质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表达的角度和主题,并且注意让两种思维能力取长补短,都得到恰当的训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些困惑后的新发现,丰富了我对写作规律的认知,吸引我执着地找寻着写作教学的有效之道。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南园学校)

猜你喜欢
珍品写作文命题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珍品阁
珍品阁
果实
下一站命题
珍品阁
写作文等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