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语言不放松含英咀华在其中

2013-04-29 00:44沈华英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骏马雨点小鱼

沈华英

今天我们所说的“咬文嚼字”,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讲解,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把一课课富有情感的课文咀嚼得味同嚼蜡,而是在准确解读文本基础上,认真品味,咀嚼、揣摩文中的一些词句,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出文章的精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响鼓”重锤,让词语丰厚起来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领”,就是文章的中心词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理解和把握全文的“金钥匙”。对于这些词句,我们就要重重敲击,紧抓不放,细细咀嚼,认真品味,深刻领悟其丰富内涵。

[案例1] 《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3自然段中有个词最能展示战士们的英雄形象,你发现了吗?

生:铮铮铁汉。

师:那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铮铮铁汉”?

生:我觉得诺贝尔可以算得上铮铮铁汉,为了研制炸药,他投入了整个生命。

生:我认为编写《国榷》的谈迁也称得上“铮铮铁汉”,为了编写《国榷》,他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你们刚才列举的人物都可以称得上“铮铮铁汉”。从这些人物身上,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他们都很勇敢,也很顽强。

生:他们都不怕危险,在危险面前能挺身而出,能将生命置之度外。

生: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铮铮铁汉”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抓住有关词句,用心体会,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理解会更加形象,更加深刻。

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在“铮铮铁汉”这个表现中心的词语上着力,引导学生回忆能够称得上“铮铮铁汉”的人物,并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到共同之处,使学生原本沉睡的相关表象活跃起来。“铮铮铁汉”这个词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单一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形象。

二、 真情演绎,让词语形象起来

对于词语的理解,很多教师会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弄懂它的意思,其实,这只是弄懂了词语表层的意思,字词教学更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案例2] 苏教版二上《识字6》词串教学片段

1. (出示草原图,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伴随着激昂的歌声,我们来到了塞北大草原,谁来说一说,这是一片( )的草原。(一望无边,碧绿碧绿,辽阔,茫茫,美丽)

2. 读词:塞北。有一首诗就向我们描绘了塞北大草原的壮丽景色,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你想干什么?

3. 来到草原,当然要骑马了。看,这匹马怎么样?(出示骏马图)(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呀,像这样的好马才是骏马。(读词:骏马)骏马正迎着秋风在草原上驰骋呢!

4. 想感受一下骏马奔腾的场面吗?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听《赛马》)(读词:秋风。)感受到身边呼呼刮过的强风吗?

5. 小朋友们听得多入神呀!现在谁来把这3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6. 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大草原上,(出示:草原)我真想变成一匹骏马,在塞北大草原上尽情地驰骋。小朋友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7. 说话练习:

我想变一只羊儿,在 。

我想变一只雄鹰,在 。

我想变 ,在 。

8. 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完成一首小诗了,题目就叫做《草原》。

这样的词语教学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兴致勃勃,趣味盎然。

三、 浅中求深,让词语灵动起来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粗略看去,似乎明白易懂,没啥可讲,但深入细思,却觉蕴含深长。教学中,教师若能浅中求深,重视此类词语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案例3] 《云雀的心愿》教学片段

师:会读书的同学会边读边想,会把文字读成画面。请你们聚焦这个“乱砍滥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人挥舞着斧头将一棵大树砍倒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他们有的用斧头,有的用锯子,砍呀,锯呀,一棵大树倒下了,又一棵大树倒下了。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有一群人,在森林里挥舞着刀斧、电锯,不一会儿,一大片树林就消失了。

师:是啊,人们这样毫无控制、过度地砍伐树木就叫做——

生:乱砍滥伐!

学生结合电视、电影中所见,结合课外阅读所知,描述了乱伐滥砍的画面,这样就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为具象的画面、真切的场景,这就是感知。但对于“乱砍滥伐”的咬文嚼字不能就此为止,需要趁热打铁,继续探究,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向青草更青处——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再投向那一棵棵被砍伐的树木,请你好好地看看它们的样子,静静地听听它们的心声。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缺胳膊少腿了,惨不忍睹啊!

生:我的耳旁仿佛传来了凄惨的哭泣声,是树木在痛苦地哭诉!

生:我听到树木在愤怒地哭诉:人类啊,你们这样对待我们,你们会后悔的,你们会得到惩罚的!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哭诉,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生:悲哀。

师: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们——

生:乱砍滥伐。

在这个环节里,对于关键词“乱砍滥伐”的揣摩品味,有想象,有体验,有情感,一唱三叹,完成了对“乱砍滥伐”这个语言符号完整的意义建构。其实,任何一个字词,一旦你把它看成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它就有呼吸,就有脉搏,就有体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贴在词语的面颊上去感受、去触摸、去聆听,使语言转化成生命中的血肉与灵魂,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饱满的、丰厚的。

四、 同中求异,让词语张扬起来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别丰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定相同,相同的意思可以由不一样的词语来表示。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它们,去抠一抠、挖一挖,辨析比较 ,了解差异,体会其中之妙。

[案例4]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片段

1. 第2自然段这段话中有三个表示多的词语: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

2. “难以计数”和“极为丰富”可以用拆合法理解字面意思。文中指什么东西多得数也数不清?你知道南沙有哪些珍贵的海洋动物和矿产资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有个词通常和“用之不竭”连在一起使用,你知道是哪个词?(取之不尽)两个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4. 你还能说几个表示多的词语或者成语吗?这些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南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同学们,南沙的物产是丰富的,祖国的词汇也是丰富的。来,再一次读好这几个词语。

五、 难中求易,让词语通俗起来

课文中有些词语深奥、生僻,难以用语言表述,这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便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使这些词语通俗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记忆。

[案例5]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图,荷叶圆圆的叶子像伞面,长长的茎像伞柄,荷叶多像一柄大伞呀!在荷塘静静地举着。“静静地”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送进句子里,你会读吗?(指名读)

师:荷叶像一柄大伞,在荷塘里静静地举着,荷叶是为了谁呀?

生:小鱼来了, 在荷叶下嬉戏。

生: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师: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它们会玩些什么呢?

生:小鱼游来游去做游戏。

师:为了给小鱼遮太阳,挡风雨,为了让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引读)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师:雨点在荷叶上唱歌,雨点的歌声是怎样的?你会像雨点一样唱两句吗?谁来读好这两行诗?为了给雨点一个美丽的舞台,为了让雨点尽情地唱歌,(引读)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师:荷叶就是这样默默无闻,静静地举着,给小鱼、雨点等提供方便,让他们快乐、自由、舒服。

通过咬文嚼字,同学们对于荷叶默默无闻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级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骏马雨点小鱼
周袓毅雨点釉艺术
眼前看得见骏马,心中装得下草原
雨点会说话
骏马在锡林郭勒草原奔放
小鱼
小鱼
雨点落下来
Beitaisi/贝肽斯 LM203(LM203 小骏马)
小鱼
奔驰的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