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滋养儿童的言语生命

2013-04-29 00:44沈玉芬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天性言语生命

沈玉芬

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师)

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之“本”,就是儿童的言语生命。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儿童言语生命的充分发展。言语的生命性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应该焕发儿童言语生命的活力。因而语文教学应该是:从重言语技能训练转向重言语动机和人格养育;从重语文能力的培养转向重言语生命的发展;从重文本读写转向重生命表达,发现每个儿童的言语生命潜能、才情和天性、个性,顺应儿童言语智能的自我生长,促进儿童言语生命的最优发展。

因文而教。优秀的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几者之间是完美统一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带学生跟着课文内容跑,而是要借助课文这一例子,破解言语的密码,实现言语的习得,使学生获得言语生命的发展。课文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特定的文体有特定的阅读方式,每个文本有着各自的文本价值。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内容,因文而教,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顺学而导。什么是“教学活动”?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读、写、听、说活动,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组织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指点、示范。”许多名师的课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启发、引导、指点、示范”得有效,这是顺应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行为,是指向于学生有效的“学的活动”。不同的学情用不同的教法。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随境而练。入编语文教材的选文,是根据不同学段语文学习的需要编撰而成的。如果教师随便抓一篇课文,套进学段教学目标后,强塞给学生,结果肯定适得其反。学习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学到什么程度,教到什么程度,除了以学段目标为前提外,还取决于教材一篇篇选文所提供的语境,随境而练,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

适性而为。经常感叹于一些公开课的精巧,就如珍贵的艺术品,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训练,无不精雕细琢。可再精美的艺术品一旦雕琢的痕迹太明显,往往会缺少一点灵气,一种纯天然的生命魅力,如此课堂在功利性的驱使下,早已流失了应有的存在价值而变得形同“作秀”,这是没有契合学生言语生命需要的教学。

教师应顺应学生言语生命需求,培养言语个性;唤醒言语生命意识,开发言语潜能;扶助言语生命成长,引领言语自我实现。不同的天性有不同的行为。契合学生言语生命需要的教学,应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天性、个性能得到最大发展,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松树就长成松树,而不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树篱”。

猜你喜欢
天性言语生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