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3-04-29 06:29:02杨丽刘兵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杨丽 刘兵

【摘 要】本文指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列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河南高职教育,应依据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对接和融合。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高级管理人员.但唯有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技能型工人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引进的。”[1]这充分表明了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方面。目前,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如专业建设缺乏特色、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质量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只有积极探索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实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进一步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将河南丰富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二)是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接融合的需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从河南省目前高职专业设置来看,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文化教育类专业点数相对较多,而与我省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对接的材料与能源类、环保、生化与药品类、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不足。因此,河南省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与中原经济区发展产业、技术、产品和劳动力结构发展相适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接融合。

(三)对增强我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必将需要大量的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面对当今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好的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促进就业。

二、探索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

(一)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实验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把课堂开在实验室和校办企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采用“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即按照企业需求,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这种类型的班级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共同确定授课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合作完成教学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地方发展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3.“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人才规划,在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全日制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与培养对象,通过与学生签订协议,明确学生毕业前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实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之间“无缝”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项目实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战”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工程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项目工程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整个过程能始终贴近生产第一线,有利于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行业运作的衔接,有利于实现学生与行业和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5.“校企融合式”。“校企融合式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成立培训学院(有的直接冠名“XX 学院”)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2]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学生培养任务的同时,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这种模式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比较理想的培养模式。

(二)运行机制

要推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具体要求为:

1.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实施工学结合的法制保障。政府不但从法律层面上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如《职业教育法》,还要建立起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支持的监督机制。教育部门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方面采用以资格证书为中心的培养训练模式,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培养训练目标,组织实施教学,把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课程考核合格、毕业和就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2.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工学结合的“软件”保障。“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一点不能突破,高职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上不去。”[3]要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企业进行轮训。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把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能传达给学生。

3.加强校外校内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实施工学结合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和校办企业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基本最具可实施性的条件。政府要以法律、政策的方式强制性规定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规模、标准及更新制度,鼓励高职教育开办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高职教育还要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在公司企业有足量的实训实习岗位,从而使学生参与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中,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使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社章,张庆霞.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4).

[2]张瑶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职业圈,2007(11).

[3]梁国胜.找个好的高职老师真难[N].中国青年报,2008-12-1.

作者简介:杨丽(1980.0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刘兵(1980.01—),男,河南永城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