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玺
【摘要】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唑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结果 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症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导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常见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平46.9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反酸、嗳气等。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7岁,平47.2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反酸、嗳气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日,克拉霉素,500mg/次,2次/日,若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则改为口服甲硝唑治疗400mg/次,2次/日,连续治疗7d。停药4周复查,做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阴性为幽门螺杆菌根除。
2 结 果
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症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症状(20%-54%)[1],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2],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其病因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长期Hp感染可使胃和脊髓中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著增加,这些神经肽的增加与疼痛产生、胃排空延缓、近端胃受限扩张不良密切相关。根除Hp感染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3]。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7d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症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在我国Hp感染处理的庐山共识(2007年)中,将Hp阳性的“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推荐行Hp根除治疗,根除Hp除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外,还有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研究表明,根除Hp可使部分消化不良的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是消除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经济有效的策略。由此可见,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0,15(2):94-95.
[2] Paulssen EJ,Lindsetmo RO.Long-term outcome of endoluminal gastroplication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ffect of asecond procedur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8,43(1):5-12.
[3] Gao Yun.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reating Periodontal Disease by oral Metronidazole,Tetracycline& Vitamin C[J].J Tongren VocatTechn Coll,2008,7(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