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明
摘 要:针对我国的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国情和区域特点,实施“四阶段进阶”模式,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教; 双元制; 进阶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16-001
当下中等职教的学校教学环境(或企业的模拟环境)往往与毕业生就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时缺乏必要的职业体验活动,进入企业后首岗难以适应、多岗难以迁移。针对这一现实的存在问题,本人结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特点,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尝试实施“四阶段进阶”模式,从而有效地破解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促进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四阶段进阶”模式的基本构架
“四阶段进阶”是把中职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分成四个阶段,即职业体验阶段、认识工具阶段、熟习工艺阶段、制作产品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在前一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后让学生进阶,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逐阶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职业体验阶段。累计时间14-15个月,在三年中,分成三个段落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薰陶,感受和适应企业的环境,更好地定位专业角色,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欲望,端正劳动态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认识工具阶段。累计时间4-5个月。要能加工制作一个产品,首先必须先要能了解产品的规格要求,选好材料,懂得用什么工具加工。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设备、工具的基本原理、保养与维护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3.熟习工艺阶段。累计时间8-9个月。学生在经过认识工具阶段的教育之后,将会形成使用工具的欲望。因此,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使用工具,运用工具进行单项的项目训练,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熟习工艺的目的。
4.制作产品阶段。累计时间3-4个月。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读懂产品规格要求,编排加工工艺流程,选好材料,正确运用工具,熟练加工产品,由此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这四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后一阶段必须以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达成为基础,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不同的阶段会循序渐进地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四阶段进阶”模式的操作要点
1.突出阶段职业体验。职业体验又分三个段落进行,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真正地实现了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第一段落:安排在新生进校后半个月内进行。这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参观企业,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状况,感受企业文化。学生回校后撰写体会、交流感想等等。
第二段落:安排在认识工具、熟悉工艺阶段以后。学生在经历认识工具、熟悉工艺阶段之后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在这之前他们几乎是在学校的车间、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等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生活的,遇到的都是老师和同学,而且学校车间的设备、工具不一定很齐全,功能不一定适应生产环境的需要。
第三段落:安排在制作产品阶段后。即通常所称的试就业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培养,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已经比较接近,但要真正做到两者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还需再利用最后1年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在学校车间制作单件产品与在企业生产线上制作产品的差别,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2.突出校企深层合作。纵观当前的校企合作,往往采用的是2+1的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就读,后一年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和企业大多是相互分离的。前两年学校教学活动企业不参与指导和管理,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和管理。最后学年学校就将学生转手交给企业,名义上是顶岗实习,实际上就是就业。这一阶段,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完全由企业负责。本模式中试图通过三个段落的职业体验,把四个阶段链接在了一起,实质上也是把学校和企业真正链接在了一起,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当前职业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脱节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学科课程体系下,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不能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四阶段进阶”模式,安排了更多比重的实践操作和职业体验,更加注重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四阶段进阶”模式的保障措施
“四阶段进阶”模式突出有效的校企合作,因此,要扎实实施“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其保障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是因为有着全社会对科学技术与产品质量是推动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动力的目标指向,有着政府的主导、行会的监管、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良性运营。同样,“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企业和行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深刻觉悟到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素养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与企业的长远效益,产品质量与企业效益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2.从企业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课程目标应突出岗位目标。课程目标设计要有明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
3.切实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走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就业的品质。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完成由“从学校到就业生涯”的快速转变,提高其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能力,做到毕业即能就业,则必须强化就业教育,将就业、创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