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国 田岚 曾青春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MP感染的全面认识。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诊断的893例MP感染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儿童患者MP感染阳性率为24.5%。春、夏、秋、冬四季MP阳性率分别为26.6%、16.4%、20.0%、30.1%,冬、春两季阳性率显著高于夏、秋季。2012年M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度。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23.4%;0~1岁、~3岁、~6岁、~14岁患儿MP阳性率分别为11.7%、25.8%、49.6%、39.9%;MP感染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异常732例,外周血WBC正常643例。结论 本地区MP感染常年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MP感染的高发年龄为学龄前儿童。MP感染临床特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常伴肺外器官损伤。大环内酯类疗效好。难治性病例可联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儿童; 感染;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8-03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既往各地报道不一,考虑与地域、环境、气候及检测MP的方法等因素有关。为了解本地区近3年来儿童MP感染情况,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48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其中男性2103例,女性1545例;年龄7天至14岁,平均 3.4岁。年龄分组:0~1岁1597例,~3岁1135例,~6岁492例,~14岁424例。病程5~28天,平均8.7天。发病季节:春夏秋冬分别为1152例、608例、811例及1077例。疾病分组:上呼吸道感染246例,支气管炎391例,毛细支气管炎538例,支气管肺炎1257例,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282例,间质性肺炎22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180例,急性胃肠炎395例、颅内感染45例,其他疾病(溶血性贫血、败血症、急性肾炎、心肌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共94例。MP感染及MPP的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 版[1]。
1.2方法
1.2.1血清MP-IgM抗体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后立即或次日早晨采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试剂盒由德国维润提供,型号为ESR127M)。结果评定标准:单份血清MP-IgM>或=1∶80表示急性感染。第1次MP-IgM抗体阴性者5-7天后再次复检。
1.2.2其他检查:所有病例查三大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学、肾功能、胸片,重症MP感染者行肺部CT检查。有神经系统症状时检查脑脊液。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P感染总检出率及不同性别MP感染检出率比较 MP感染总检出率为24.5%(893/3648), 男、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532/2103)、23.4%(361/1545),差异无显著性(χ2=2.28 P>0.05)。
2.2不同年龄段MP感染检出率比较(见表1)
2.3不同年度MP感染的检出率比较(见表2)
2.5不同疾病MP感染检出率及MP感染的疾病谱 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MP检出率最高,占63.6%。其次是间质性肺炎,MP引起的疾病以肺炎最常见,共占62.0%。(见表4)
2.6MP感染临床特征:发热769例,咳嗽724例,喘息237例,咽痛72例,腹痛63例,头痛19例,抽搐22例,眼睑水肿11例,肉眼血尿3例,皮疹17例,肺部啰音505例;外周血WBC正常643例,升高102例;尿常规血尿9例;肝功能异常137例;心肌酶谱升高316例;胸部X线异常732例。脑电图异常10例,脑脊液异常3例。合并细菌感染1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2例。
2.7治疗与转归: 高热者先予红霉素静脉注射热退后改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经2~4周治疗后875例治愈。18例难治性MPP患儿经痰培养11例合并细菌感染,联用头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氢化可的松,其中3例并发支原体脑炎,经积极抗MP、脱水降颅内压及护脑治疗,住院3周痊愈出院。另外2例合并肺不张,治疗2周热退,复查X线肺不能复张,转省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而痊愈。
3讨论
3.1流行病学: MP感染分为以下类型:隐性感染、初次感染或近期感染、既往感染、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及混合感染(二重感染),本组研究对象已除外隐性感染。从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区MP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4.5%,2010年、2011年分别为20.2%、19.8%,两年感染率无差异性(p>0.05),到2012年为31.5%,与前两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提示2012年MP发病率有上升,考虑主要是2012年本地区环境气候多变所导致的;MP在上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19.5%,而下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27.9%,表明MP引起呼吸道感染时,下呼吸道更容易受累及。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众多病原体中MP占1/4多比例。了解了这一特点,对于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时有一定指导意义;MP感染未表现出性别差异性(p<0.05),且一年四季发病,但冬春多见(p<0.05),与郭红波等报道不同[2],考虑MP感染存在地域差异性所致。不同年龄段MP感染检出率比较(表1)显示:MP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3~6岁,其次为6~14岁,3岁以下,尤其1岁以内婴儿发病相对少些。住院患儿中婴儿、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因为MP感染住院的比例分别为11.7%、25.8%、49.6%、39.9%,所以,做好MP感染的预防工作对减少儿童住院人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2MP引起疾病谱及临床特点: MP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是肺炎,本组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共占62.0%,资料表明了MP嗜肺这一临床特点。从胸部X线可以发现影像学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患儿MP阳性检出率超过50%,因此,影像学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患儿要重视检测MP。另外MP还可引起肺外组织器官损伤如上呼吸道感染、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本组资料肺外损伤器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肌、肝、脑、肾。MP引起多器官损伤具体机制不清,可能存在三条途径: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以及血管闭塞[3]。本研究还发现MP与哮喘发作有相关性,因为本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检测病原体时其中有37.8%患儿血清检测MP-IgM抗体。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p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4,5,6]。因此,遇到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例时要考虑是否为MP感染诱发所致,及时检测MP,若存在MP感染,那么在治疗哮喘的同时还要治疗MP,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疗效。
3.3治疗与转归: MP感染治疗仍然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发热明显者采取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经2~4疗程治疗,875例治愈,表明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MP感染效果良好。针对18例难治性MPP,在寻找病因时发现:合并细菌1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2例,其他5例未能查出合并原因。治疗时及时联用头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另外有12例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例加用甲基强的松龙,18例难治性MPP均痊愈。本组2例并发肺不张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治愈,提示针对顽固性肺不张病例及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取得良效。近年来,难治性MPP病例增多,对其诊断和治疗策略目前初步形成共识[7],但对其具体治疗措施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及疗程的把握方面目前仍缺乏高水平的循证依据,有待更多的大样品、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开展,探讨出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204 - 1205.
[2]郭红波,季伟,王美娟.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 江苏医药,2010,36(2):160-162
[3]陈志敏.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临床治疗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253-256
[4]彭健,黄荣宁.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 10) : 761-779.
[5]蒋俊晔,曹兰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7):69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