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研究

2013-04-29 15:43张刚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反倾销

张刚

【摘要】2001年中国在人世谈判中,从大局出发,在特定条件下接受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从此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被承认。本文阐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本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WTO

一、“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非市场经济地位”本身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非市场经济地位”也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反倾销协议》,倾销被认为是一些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至另一国家的行为。由于倾销会对进口国同类产业产生损害,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故《反倾销协议》授予遭受倾销国家相应报复权,即征收反倾销税的权力。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

实质上,“非市场经济”问题正是在美欧等西方国家反倾销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最初它仅是国际反倾销法及美欧各国国内反倾销法的一个理论概念。“非市场经济”问题最早起源于冷战时期,它是东西方国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相互贸易时产生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上,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做法,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表明了它含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在其1930年关税法、1979年贸易法和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明确定义了“非市场经济”概念,共产主义国中国一直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1998年4月,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完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转轨经济国家”待遇,介于“完全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之间,面临欧盟反倾销时,在反倾销个案中给予中国个别达到其标准的涉案企业市场经济待遇。

为了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早日融入世界自由贸易一体化机制、早日分享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2001年中国在人世谈判中,从大局出发,在特定条件下接受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提到,“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l5年内,企业在受到反倾销调查时必须提供证据证明有关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在中国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否则就按非市场经济对待,以第三国作为替代国裁定是否构成倾销以及倾销幅度大小”。这就为美、欧、日、印等国家或地区不断对中国产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种下了祸根,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贸易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自2004年新西兰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来,我国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我国最主要的几个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认。

二、“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本质

自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市场化程度以及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方面,中国都表现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特征,比如中国的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和对外贸易中都有极高的自由度。此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国民经济主要已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既然中国已经加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得不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承认呢?就其本质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贸易保护

对美国来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中美贸易直接相关,担忧利益受损的美国企业和议员对美国政府不断施压,使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难以被承认。美国和欧盟出于贸易保护和抑制中国强劲的出口势头的目的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手段削弱了、减少了,从而降低了针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发生率和危害性。美国过去一直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样美国就可以借此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很多变相的歧视性措施,进行贸易保护。比如对所谓“倾销”的裁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以第三国的成本数据为依据,裁定中国出口产品“低于成本倾销”。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常常是贸易保护的借口,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一定程度上讲,“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是与我国国内出口型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因为是否给予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并决定是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案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各涉诉企业的自身利益。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直接导致反倾销领域内中国企业屡屡受挫,一些国家在评估中国产品是否属倾销时便可采用第三国数据,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为其反倾销行为寻找借口。

因为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规定,2016年之后中国无论如何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因此美国和欧盟在拖延的同时,已经开始不断寻找替代手段,为中国商品设置新的贸易保护障碍。例如美国近几年除了采用传统的反倾销措施来对中国商品设置贸易障碍之外,还逐步加大了对中国商品的其他贸易救济措施,例如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以及其它技术措施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减少,仅仅意味着中国在以后遭遇的反倾销诉讼中可能会获得相对公平的待遇。

2、政治工具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虽西方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自由化指数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改革程度也好于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排名也远落后于中国,而且俄罗斯甚至不是世贸组织成员,但在2002年美国和欧盟就相继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为了东扩承认了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03年5月,作为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伊拉克问题上对其支持的酬谢,美国承认了他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从中国与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对比及俄罗斯9年前获得美欧市场经济地位承认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欧盟是否在法律上承认和尊重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程度和所处的具体阶段。相比之下,谈判背景、双边关系及能否满足对方的政治意图、政府对外政策显得更为重要。

早在2004年,中美就开始了关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7年间,美国多次承诺要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却迟迟未采取行动。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甚至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美国绝不是把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仅仅当作经济问题看待,而是将其作为“对中国施压的有力工具”。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本身就是贸易政治运作的一个结果,已成为美国在对华贸易谈判中一张重要的牌。美国政府将其作为筹码,以此作为对中国做出某种限制的借口,不断干预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债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让步。

总之,“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非市场经济地位”是西方国家针对中国设置的新贸易壁垒,已成为其经济上牵制中国发展、政治上阻碍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张王牌。能否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取决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能否在战略利益上达成妥协,他们在得到想要的对价之前绝不可能轻易放弃。

三、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措施

尽管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规定,2016年之后我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我国不应等到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效力自动终止,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由“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损害,并尽可能争取早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1、扩大内需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的GDP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GDP中比重过低。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过去我国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顺差持续扩大,其背后的原因即是内需不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同时现在正值欧债危机,08年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欧盟等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外贸出口难度加大。因此,无论内因还是外因,扩大内需是最好办法。同时,内需扩大进口会增加,这也意味着中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将会有所减少,这对于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起到较大作用,这也将有利于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

2、调整产业结构

继日本之后,我国正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1993年以前,日本在世界上反倾销诉讼最多,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后,如今的反倾销诉讼已经落到第七位了。有专家指出,世界多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至少要持续20年,中国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本身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企业应该从产品结构上调整,低价、廉价的产品最易招致反倾销指责,企业进一步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外贸和内贸并举,出口与进口并举,调整产品结构,朝深加工、高附加值、上档次方向发展,这才是企业是摆脱外贸困境的根本出路。

3、推进自由贸易

我国积极推动中国周边市场的一体化谈判建设,已同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我们应在此基础上以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为契机,在周边的不同方向以我国为中心分别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还能为欧美等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地从战略角度参与相关贸易规则的制定,建立专门负责国际贸易谈判和争议解决的政府交涉机构,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以使行业组织在诉讼中起到很好的组织、服务作用,通过这些措施维护国家和外贸企业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娟.反倾销法律的理沦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70.

[2]王庭东.论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J].世界经济研究,2005(6):57.

[3]王凤丽.中国应对美国反倾销案的策略选择[J].经济纵横,2009(11):42~44.

[4]刘彪文.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标准及其评判[J].国际贸易,2010(7):61~64.

[5]曲晓华.欧美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J].中国商贸,2010(11):74~75.

猜你喜欢
反倾销
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中国货如何面对“反倾销”
浅析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