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春艳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良传统对我们当今的时代有着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学作为文化载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染中学生的心灵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古诗词;传统节日
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是湮没,便是衰落。唯独中华文明一枝独秀,历五千年而不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包含着普遍意义的内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承,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诚实信用、正义勇敢和孝等等。
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长期以来,中学阶段教育在应试教育指导下了,“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青少年没有一定的信念支撑,有一部分中学生道德缺失。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借助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以语文课为主阵地,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的滋长。每每在紧要的关头,我们总是会回到祖先的怀抱中,从那里来找寻我们民族的魂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怀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呼喊,从渺远的历史飘然而至响彻整个鸟巢,读着《论语》长大的炎黄子孙内心的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说的。可以说,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我们,而这些经典都被编入了语文教材之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挖掘教,弘扬,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弘扬爱国之情的篇章,借以加强学生的爱国感情。
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教育,这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它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祖国,保护母亲,义无反顾的舍生取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就像是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来一直熠熠生辉的繁星,指引着我们正确的人生方向。他们留下的那一首首洋溢着爱国之情的诗篇,对于点燃孩子心中的爱国热情是最好的催化剂。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那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有岳飞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词被谱上曲子,使四万万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拿起武器走上抗日前线。无数优秀的诗篇,无数次震撼心灵的碰撞。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让这些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份神圣的爱国热情。
二、联系生活,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弘扬民族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本身就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利用端午节,我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于端午节和屈原的相关知识。他们认识了在汨罗江江边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他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中秋节时在班级举行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赛前召开动员大会,四人小组讨论赛诗会的形式,后来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见:边吃月饼,边听诗歌朗诵。古典音乐袅袅绕梁,我们吃着月饼,听同学们讲嫦娥的故事,沉醉在诗歌营造的美妙意境之中。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有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浪漫,还有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清冷……这些诗歌让学生如痴如醉,也给了大家多么美好的回忆。
还有清明节,冬至等等,我们的班级总能在此之前就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来临,并提前做好准备,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丰富相关的知识,开阔视野。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介和引导,让经典伴随孩子们的成长
“语文小天地,社会大课堂”,我们的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学生们修身养性的最宝贵的资源。我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著作。这些经典文学名著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另外,我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视,需要每个学生的实践,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那么,良好的人文素质也会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会有更长远的意义,我们的孩子们才会在古圣先贤的庇佑下茁壮成长,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