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班主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2013-04-29 05:12孟琪张娜
职业时空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用

孟琪 张娜

摘要: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大,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成才,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国家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高校应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班主任;心理危机干预;作用

一、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在遇到重大问题时,无法回避又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它强调的是危机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冲击。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1954年就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内心稳定协调状态,但当重大问题和剧烈变化出现时,个体会感到难以解决,内心平稳状态被打乱,紧张不断积累,感觉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导致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处于心理失衡状态下的个体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时会出现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的现象[1]。

2.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咨询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进行心理关怀和帮助,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以帮助这些心理危机个体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战胜危机,重新恢复心理平衡状态,降低或消除危机对自身或社会带来的危害。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化解危机,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最大限度的降低心理危机造成的危害,帮助心理危机个体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这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目标;二是帮助个体或人群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掌握更多更好的危机事件处理策略与措施,使其达到人格独立和完善,这是心理危机干预更高层次的目标。有效的危机干预应达到这两个目标。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由于为人处世、价值观念等问题,再加上求职就业等的压力不断增大,心理极易受挫,由此引发的自残、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大,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成才,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国家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呈上升趋势,多数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大学生,且差异有显著性[2,3]。一些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3,4];来源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来源于城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而大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3]。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闭塞、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偏远闭塞的环境中长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乡土意识浓厚,社会视野较为狭窄,本民族认同感强,趋向于封闭保守的心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和主见,依赖性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便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2.经济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贫穷地区,家里兄弟姊妹多,加之大学里高额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给他们个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社会上金钱万能思想的冲击下,贫穷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沉默寡言,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失调而产生孤独感和失助感,陷入抑郁苦恼之中。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冲突将使他们在人格上发生变化,处理事情比较极端,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

3.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指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指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无助、动摇等心理状态,严重的将导致抑郁[5]。在世界多民族国家中,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大多面临民族融合和文化适应的共同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继承着传统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又在学习着现代文化知识,接受着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两种文化的相互冲撞、相互融合下,民族文化意识非常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价值观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现象,甚至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新疆高校班主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大,因此民族班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班主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作用重大。危机管理理论指出,危机管理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预防阶段,即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采取管理行动;二是危机处理阶段,即当危机已经发生时针对发生的危机进行管理[6]。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危机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紧绷预防学生危机事件发生这根弦,防患于未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班主任一般由本专业老师担任,一人带1-2个班,约30-60名学生,因此,班主任更易全面掌握每名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观。班主任还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在入校时,班主任即可对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能经常与家长沟通,针对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多些关心和帮助,多进行励志教育,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多些交流和帮助等。对学习困难学生,多指导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多种途径、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保健意识和自我心理调节水平,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心理耐受能力。总之通过班主任方方面面的工作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班主任便于及早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等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要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警觉、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在警觉阶段,表现为遇到问题时茫然、抑制、不知所措等;在阻抗阶段,表现为寻找应对方法,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在衰竭阶段,表现为应对手段失败、心理崩溃,出现悲观、绝望等情绪甚至是自伤、自杀等行为。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就能避免进入第三阶段,避免心理危机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在第一、二阶段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反常行为,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反常行为,且依据掌握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和与学生交谈能鉴别这些反常行为。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的作用,他们离同学最近,对同学最了解,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反馈信息,协助班主任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可做到心理危机的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干预。

3.班主任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全程参与者。班主任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发现问题后应针对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仅仅是学习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可通过找学生谈心等方法解决,但如果是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而表现出在学习生活上反常,就不能简单地视为思想态度问题处理,应及时上报,找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干预和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有别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快速地反应和处理,以将危机导致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因此,班主任在发现问题后,应避免同情心理,犯过度保护的错误,也要避免充当专业人员的角色,应及时地将问题反映到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由专职老师对其进行心理危机的诊断和干预工作。但并不是有专职老师进行辅导和干预,班主任就可以完全不管了,班主任仍应密切关注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及时掌握危机干预的效果,在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状态之后还应对其多些关心和辅导,并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心理危机处理过程中是全程参与者,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

四、准确定位、重视心理学知识培训,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危机干预又是关键,其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2009年自治区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与内涵,并给予班主任10元/月/生的补贴,从制度上给予了强有力保障。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日常班级管理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老师,也是心理危机干预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各高校都搭建了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其中辅导员和心理委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队伍,但是新疆高校单凭辅导员和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较为勉强。原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300,辅导员精力不够,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心理委员知识面较班主任窄、责任心不够,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汇报。班主任的准确定位,应该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位置。

要切实加强班主任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还需要对班主任进行系列培训:一是对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与调试技巧培训;二是加强对全体班主任进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咨询工作培训;四是加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修订,明确班主任职责。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心理危机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爱明,江宁玉,王志琳,等.大学生自杀危机预警及

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145-146.

[2] 张静,何瑞玲,王凤琴,王洪军.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9):

677-679.

[3] 杨金江,秦庆,罗晓云.对新疆大学等九所院校少数民

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6(5):57-62.

[4] 胡发稳,李丽菊,李锐,梁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

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4(3):261-263.

[5] 李燕辉,李辉.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综述[J].云南电大学报,2008,10(1):20-22.

[6] 高峰,燕文静.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25-126.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用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