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林院校生源质量的探讨

2013-04-29 22:15潘卫兵高晓琴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影响因素

潘卫兵?高晓琴

摘要: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和历史使命,生源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优质生源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农林院校生源状况不容乐观。全面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林院校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南京林业大学的生源现状,提出了提高生源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林院校;生源质量;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潘卫兵(1968-),男,辽宁葫芦岛人,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高晓琴(1971-),女,四川南充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中之重课题(课题编号:2011JSJG007)、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11A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02-02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人数曲折波动,由1977年的570万到1984年的164万,再到2012年的915万;高校招生人数也从最初的27万上升到686万;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4.8%上升到1999年50%,此后11年在56%~69%间波动,2011年上升到72%,2012年达到75%。高考人数的快速减少和录取率的不断上升,使招生不再是“百里挑一”,争夺生源也就成为众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点。生源大战导致整个社会趋同心理更加明显,名牌高校、热门专业门庭若市,普通院校、冷门专业日渐冷落,不服从院校(专业)调剂考生、不报到考生和复读考生逐年增加。未来我国高考录取率将持续维持高位状态,在生源继续减少的背景下,一些高校生源缺口會逐年加大,生存危机日益突出。

由于社会轻视农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林院校生源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农林类院校生源现状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一、影响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1.生源数量

庞大的生源数量是优质生源的沃土。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出现过山车式的下滑,2007年至2012年考生由1010万减少至915万,五年减少了95万,而录取人数由566万增加至686万,五年增加了120万。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和录取率的增加使部分高校挑选优质生源的难度加大。

2.高校地域、声誉

考生认知的高校地域是指高校所处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校声誉则包含了高校综合实力、社会美誉度、所处城市在全社会的影响等因素。麦可思—江苏招就中心“2011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考生选择大学的理由40%选择该大学所在地域,25%选择该大学社会声誉,两者之和所占60%,其次才考虑专业、就业等因素。可见,地域、声誉因素是考生选择高校的主要依据。优质生源更加向经济发达地区、地处繁华都市的高校集中,而一些位于内地的知名高校却因地域因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没有地域优势的一般院校更加无人问津。

3.就业质量

就业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关键环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学有所长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麦可思—江苏招就中心“2011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44%的考生在具体选择专业时,把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作为首选,就业质量高的专业必然吸引优秀生源,而只有20%的考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

4.宣传工作力度

“大力宣传、吸引生源”已成为所有高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使招生正逐步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高校不再是手里只要有计划,就可以招到学生,降低身姿去做宣传推广正成为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农林院校生源现状

1.农林院校在重点高校中比重偏低

我国虽为农林业大国,农林院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却不高。虽经百余年的发展,农林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几乎包含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部分农林院校已经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但全国现有56所高等农林院校中,“985工程”高校只有2所,占5%,“211工程”高校8所,占6.6%。部属重点农林高校比重偏低,使农林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减弱。

2.农林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高考分数是衡量生源质量的主要依据,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录取新生质量(高考成绩)得分”(2012年)显示,农林院校新生质量得分普遍处于同层次高校的中下游。从近几年招生情况来看,部属重点农林院校在全国重点院校中处于招生最低分数线,普通农林院校处于普通本科最低线,而专科农林院校也大多处于专科最低线。以江苏省为例,本一批次理科招生的农林院校共12所,招生计划占江苏省该批次招生人数的8%左右,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是只有“985工程”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稍高于省控线15分左右,其他“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最低录取分数普遍接近甚至是省控线。

3.农林类专业就业质量普遍堪忧

农林类专业工作艰苦、条件差、待遇低。江苏省公布2011年全省19个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含私营个体),农、林、牧、渔业为倒数第一,并且仅是最高行业金融业平均工资的四分之一,使得农林类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进入该专业领域就业。

专业与工作岗位匹配度是指毕业生所工作的单位与本科所学专业的关联度(理论值应为100%),此数值直接反映了该专业的就业环境状况。经调查,7所农林院校最近五年核心涉林类专业(样本:林学、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园林)就业率普遍较低(见表1)。农林类专业的就业状况必然降低优质生源选择农林院校的兴趣。

三、南京林业大学生源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是江苏省属院校,省内招生计划占公办计划的75%。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江苏省生源逐年较少,高考录取率逐年攀升,使学校在江苏省的生源压力逐渐显现。

1.生源数量

江苏省生源下降趋势明显,2012年录取率已达84.7%。剔除注册入学考生和不报到、复读考生,高等教育在江苏省几乎达到了人人都有学上的“纯大众化”,“高考落榜”正成为历史。

2.地域、声誉

江苏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南京林业大学虽地处南京主城区,地域优势明显,历史底蕴丰厚,但由于社会对农林院校的偏见,考生在具体选择南京的高校时,更多考虑的是同层次或办学实力远不及南京林业大学的其他高校,把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平行志愿A的生源数量较少,甚至出现了A志愿考生数少于该批次招生计划数的情况,造成学校本一批次录取线常年在省控线附近徘徊(见表2)。

3.毕业生就业状况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显示,对非“211工程”公办本科院校(31所)毕业生就业的几项核心指标做了统计和排名,近两年,南京林业大学的排名与在这些高校中的地位相比明显偏低(见表3)。

4.专业设置

南京林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59个(实际招生专业57个),包括招生专业方向80个,招生专业(含方向)数位居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南京地区高校首位(见表4)。

专业方向设置过多、过细、过偏,使很多考生无法准确了解各专业和方向的内涵,以致于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仅凭专业和方向名称字面理解专业内容,出现了专业名称越生僻,考生报考越冷落,方向越独特偏门,考生越畏而远之的现象,甚至一些考生为了避免被调剂到这些专业和方向,填报学校志愿时只选择了几个热门专业,对其他专业一律选择不得调剂。

四、提高农林院校生源质量的主要措施

1.精心设计招生方案

(1)实施宽口径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即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在本科阶段前1~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

目前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多于50%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是我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农林院校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2)精心安排招生计划。省属农林高校出省招生计划受到本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严格限制,一般在25%以内。科学合理的配置分省分专业计划一直是招生工作的重点,确定各省计划数的主要依据是该省生源对学校的青睐程度。对学校青睐程度越高的省份考生报考的积极性越高,录取考生素质越好,学校在该地区的计划投放量也应该越大。反之,即使是在生源大省或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投放计划再多也只是“一厢情愿”。

(3)力求招生宣传务实有效。招生宣传的受众是参加高考的学生,但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在考生的专业选择上起决定作用。考生家长十余年的艰辛全部凝集在孩子高考分数上,很少有精力去研究高校的专业内涵,很少有填报高考志愿的经验,同时他们对孩子的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把孩子要学的专业当成未来的职业。他们经历丰富,对社会价值观有独特的理解,对高校专业往往延续着传统的思维定势。从这些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看见“林业”就会联想到“种树”,这也揭示出了招生宣传的核心策略:站在家长的位置看高校,用家长的视角选专业。

第一,编制通俗易懂的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是内容最全面的招生宣传载体,是覆盖面最广泛的招生宣传资料,是考生填报志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精美实用的招生简章让学生和家长爱不释手,虚假乏味的则被随意丢弃。在具体编印中要追求尽善尽美,避免千篇一律,少些套话多些实例,少些术语多些数字,少些专业目标多些职业前景。

第二,充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宣传媒体的功能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众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都会患上严重的媒体“依赖症”。这也要求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做到利用电视报纸的权威,直观、全面展示学校的建设风貌;利用网络杂志的方便快捷,廣泛开展与考生的交流互动;利用手机微信的时尚高效,定期发布学校的招生信息等,更快、更广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第三,加强生源基地建设。鼓励中学对学校进行正面宣传,引导考生积极报考;建立定期巡防制度,加强与中学的全面沟通;积极参加中学校庆等活动,利用重大庆典的影响力全面展示自己的综合实力。

第四,高度重视招生现场咨询会。选派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对学校全面情况了解的教师参加所有机构、媒体组织的招生现场咨询会,参会前组织专门培训,深入分析生源特点,系统学习招生政策,全面掌握招生原则,对工作完成好的教师要给予一定奖励。

第五,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强化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全员参与招生宣传的思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招生宣传队伍,加大优质生源奖励力度。

2.调整专业设置

农林院校的许多专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同一行业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甚至是一流的地位,但同时有些专业在考生中的吸引力与它们的实力相比差距甚大,甚至逐渐被考生所疏远,严重影响了专业发展,为此必须实行专业设置的重大转变。结合学校实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取消专业方向,实现按大类专业招生。按专业方向招生带来的弊端已经是高校招生的共识。

第二,狠抓内涵建设,实现专业课程的应用型转变。以“卓越工程师班”为抓手,推动工科类专业的应用型转变;吸引企业入校,依托学校专业,借助企业优势,建立学生实习中心和产学研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第三,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形成若干高水平大类学科建设群,逐步实现按大类学科专业招生。

3.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促高质量生源策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大学生对职业前景最根本的期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7%以上,连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学校毕业工作距毕业生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麦可思—江苏招就中心“2010、2011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表明,学校体现“就业质量”的几项指标分值还不是很高,排名还比较靠后,其中“就业竞争力”、“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还出现了下滑。出口决定入口,就业促进招生,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就业工作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中之重。首先,通过优秀基层就业典型案例、就业指导专家、创业指导师等就业教育多种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其次,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进高质量就业岗位,全力打造高质量校园就业市场。最后,形成全校参与就业工作的合力,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在就业工作上的投入,加紧完善高质量就业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卫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1年度报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朱卫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赵莹.大类招生知多少[J].高校招生,2010,(7).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影响因素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