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徐茂香
【摘 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闭锁性等阶段性性格特点,老师就要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师德修养;人格魅力
在学生们接触的各个学科中,语文包含的内容最广泛,上接天文下接地理,通远古连中外,更是深入探寻世界名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精神素养。可是,为什么上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却是“爱你不容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到底是教育观念陈旧,还是责任感不强?是教学方法不当,还是自己的课堂缺乏情趣?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真实而具体的接受者,是有独立思想的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当个知识的传声筒,不考虑学生的思想情感,那任凭他讲的口干舌燥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所以老师只有首先从学生的思想认知角度和爱好兴趣角度及他们年龄段的特点方面切身考虑,采取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教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己主动的去学,“好之”、“乐之”,这时的效果才会如雨后的竹子般节节高。那老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说一说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老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要大方端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闭锁性等阶段性性格特点,老师就要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另外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做一个有风格、有风度、有风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缸水”,老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诵读贯穿始终,读中品情,读中品味,读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摒弃那种只动口、不动脑的小和尚念经式的朗读,提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这种朗读,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信息、知识,还有助于培养气质和修养。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吐字、节奏、语流及语态等朗读技巧,其气质也必然会得到升华。
现行课本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虽有相应的范读录音,但总不能代替现场范读,音乐会现场和屏幕前观看产生的情感总是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现场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还能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将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出神入化地传递给学生,比录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朗读需要的是激情,即使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朗读技巧不太高明,但融入了自己感受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最具渗透力的,最能引领学生走进作品。
三、联系现实,注入活水,激发学生的思想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启示我们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课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背影》——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如果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感受,老师空口而谈,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提前做好铺垫,学前先让学生们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等,并尽量描绘出来,在课上交流之后,再来学习,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时早已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定会感同身受。同样的把教材中所揭示的内涵与现实生活、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打开,思维空间更加的广阔,头脑更加充实,不会变成书呆子。
四、因势利导,巧于点拨,活跃课堂
教学好比演戏,无好的剧本,演不出好戏;有了好的剧本,还必须要有好的导演和演员。教师就是一个集编、导、演为一身的演员。同样的内容,善教者巧起妙引,使学生如乘轻舟,顺风扬帆;不善教者照本宣科,使学生如人泥沼,举步艰难。仅仅靠“告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之以情,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情趣,富有滋味,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由“厌之”而“好之”、“乐之”。恰当的课堂提问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維。而课堂提问应该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的问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引导着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出答案。
总之,要使语文课有滋有味,教师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出美妙的乐曲,就是应给学生的心田播下美好的种子,在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语文课堂点缀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王军.论课堂教育环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6,(3).
[2]姚蕾.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和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