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月萍
摘 要: 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作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提出“课堂导入—课堂探索—课堂训练—课堂延伸”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利于化学课堂“三维目标”的落实和情感课堂的创设,进一步激活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 化学课堂教学 构建策略
基于教材的变化,我们需要将化学课堂创设成生活化的课堂,如此既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生活经验,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生活化课堂的前提和准备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作用。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化学素材蕴含在教材中,蕴含在学生的生活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教学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是上好课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氛围,即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师生间的辩论,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生活化课堂的几个环节处理
1.从生活化角度引入新课教学。
许多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中都可以找到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的影子,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方式导入资源,由此引出新知,那么,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新知。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以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添习题的生活气息。“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
三、创设“生活化课堂”意义
通过“让化学课堂生活化,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实践,使学生、教师合作更和谐、融洽。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获益匪浅。
1.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创设“生活化课堂”,使教师进一步领会了《化学课程标准》要旨,树立了“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学生的感受是,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依靠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化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每天的化学课早一点到来,也希望自己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3.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
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化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的,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能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消除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弊端,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赵玉权.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化学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