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全
摘 要: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以学生为主导,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有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有没有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懂不懂得自主解决一些学习问题。学习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这个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独立学习的精神,培养自主观念,发展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学习准备 能力培养
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三年来我们费心费力,努力准备,就是为了在高考中发挥最大的实力,“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应该了解关于语文重点的探索学习。高中三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积极准备,应对高中语文学习。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积累,教师即使在高中这样的紧张时刻也不应该抑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没有阅读积累,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多列出一些积极有益的课外书单,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充满人生感悟和人性智慧的书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提高能力,从而真正有实力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选取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通过对高中三年教材的了解和审视,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在学习中以文学史为总体思路,通过时间线索,再利用课本基础作品进行学习研究,拓展延伸。比如教师可把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集合成一个单元,并辅以描写鲁迅或者周氏兄弟的文章,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就这些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讲解,适时地渗透一些周氏兄弟对中华民国现状和国民性的思考,让学生发表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经典书目《呐喊》、《彷徨》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自高中教学体制改革之后,教师在应对改革时就必须有自己的方法,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测评的评价标准。测评成绩可以分为常规和非常规,通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他们的能力,要根据不同年级采取相应的方法。通过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可以改革考试形式和试卷内容,重点是考察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了解经典名篇和文化常识,在考试中要求文史交流,不仅要求现代文阅读,而且要求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转变和调整的过程,学生对开始高中新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教师不能只做教学者,更重要的是做学生这段时期的引路人,抓住时机,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做法是不被时代接受的,要想做到研究性学习就必须摒弃这些做法,让学生真正从心底产生学习欲望。
现代课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是片面地用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他们,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怎会不厌学上,带有情绪的学习最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接受认知的地位上,不能单纯地把被动接受作为学习的动机,只有把握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热情,才能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
学生应该是一类懂得创造的主体。心理学家布朗把“创造”分为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三类,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创造出什么全新的物品,但至少要有有创造力的想象,每个人都应该有创造力,学习不仅是一个批判选择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拥有独一无二的想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成果的学习方法,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把学习分为三类: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每一种学习都以前一种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应属于问题解决的高级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研究解决学习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才是真正让学习走上了正轨。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首先,在高中学习中,研究性学习不是对学术方面的研究,也不是让学生彻底跳出传统教育的方法,而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时代和世界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加具有紧张感,更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学会终身学习。要学会创造性学习,不是把创造当做目标而是手段,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本上是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观念的转变关键是把握好过程与结果的相关性,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合理转变,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语文一直以来就是学习难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更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习模式,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旅程,一切都要靠自己,路一直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