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创新教学设计

2013-04-29 12:23魏爽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借物红莲冰心

魏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积累生字词,了解与冰心有关的文学常识。(2)认识散文诗的体裁及其特点。(3)学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的同时,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一位作家,她的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典雅,能唤起读者心中的春天,像一池春水,能在人们的心头漾起阵阵涟漪。她就是冰心。今天我们学习她的《荷叶〓母亲》。

请同学朗读有关冰心的注释。

母爱、自然、童真构成了她文章中“爱的哲学”。她的美文,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生字词教读

(三)体裁介绍

散文诗——散文形式写成的诗,诗是本质,有意境,有美感;散文是形式,笔法灵活自由。

(四)荷花动人,莲动我心

1.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心情的语句。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析梳理脉络。我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5.出示问题:默读4~8段,选用文中词句来谈谈心情变化的原因。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点拨引导(教师组织学生逐词分析,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注意让学生自己生成结论,教师要点到为止)。明确如下几点:(1)是阴沉的天气、繁杂的雨点、凋谢的白莲,让我觉得烦闷。(2)风雨渐大,红莲崎斜让我仍不适意。(3)荷叶护莲,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4)勇敢慈怜的荷叶让繁杂的雨点变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那左右崎斜的红莲找到了躲避风雨的港湾,不再摇动,这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6.小结: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由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宁的心绪散尽,最终深深地受到感动的起伏变化的过程。我的心情因莲而起,因莲而动。对白莲的凋零殘败,作者痛心怜惜;对红莲的崎斜摇曳,作者焦急烦闷;对荷叶的勇敢慈怜,作者深深的受了感动。这正是:荷花动人,莲动我心。

7.布置合作朗读活动: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表明作者心情的语句,其余同学读剩余的部分。

(五)荷枝摇曳,笔法多姿

1.幻灯片出示四幅画面。

2.布置活动:请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幅画面,把自己对画面的赏读与身边的同学分享。老师出示赏析范例,请同学参考。

3.学生讨论、活动。

4.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关注修辞、用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手法等。

5.小结。通过大家的品读,我们发现,经典的作家经典的美文常常是:善用修辞、锤炼词句、前后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这些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的美感。

6.再读第六段的“雨打红莲图”,感受画面之美。

(六)荷香清雅,母爱芬芳

1.过渡。徜徉在美文中,我们被起伏的心情牵动着,我们被生动的画面感染着,我们更被文章所表达出的深情震撼着。但是在作者优美的文字和多样的形式背后,真正打动我们心灵的还是那真挚的感情,“情者,文之精也”,教师提问学生: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借助什么形象来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2.小结。借物喻人——就是借描写某个具体形象,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表现某类人的思想情操的一种表现手法。白莲没有荷叶的保护在雨中凋谢了,红莲得到了荷叶的保护越发清雅。正如我们,沐浴在芬芳的母爱中,快乐幸福。这正是荷香清雅,母爱芬芳。

3.同是一起送来的两缸莲花,一个谢了,一个安然。正是因为有了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才有了红莲的娇艳美丽。冰心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不仅吟唱出了对她自己母亲的爱的心曲,更是歌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让学生用这些像红莲一样的孩子也用优美的文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对永恒母爱的赞颂,用这样的句式写一个句子:“母亲啊!你是〓〓〓,我是〓〓〓,〓〓〓。”

4.学生自由书写,互相朗读。

5.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冰心用那些深情而又恰切的比喻,用感人肺腑的语言,叩响了读者的心弦,激起了所有做儿女的深切的共鸣。母亲是我们一生赖以栖身的港湾,一如那红莲头顶上的那张碧绿荷叶,风雨无阻地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生命的保护伞。在母爱的大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无力的水珠。最后,让学生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次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并祝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七)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母亲的爱。

猜你喜欢
借物红莲冰心
初中数学高效作业分析研究
爱情需要寂寞的守候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借物思考解难题
借物抒情
蔡红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