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高等教育发展取向

2013-04-29 12:23罗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马克思

罗君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在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更应该正确认识其思想内涵,从而选择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否定精英教育,我们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发展精英教育,培养社会精英,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取向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95-02

近年来,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受到普遍关注,人们冀望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取代精英教育,进而克服应试机制的弊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如今,高等教育似已大众化,然而,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取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马克思认为,现实社会的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他从人的视角透视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有着多方面的规定性: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劳动;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与此相联系,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就表现出多方面的规定性,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等。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我们阐明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从理论上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中国共产党人循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

高等教育發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育。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其中明确提出: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2011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上年增加3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比上年增加51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比上年减少1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比上年增加17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446人,其中,本科学校13564人,高职(专科)学校5813人。

当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也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体。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为了让高等教育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充实教育资源,扩大人民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上的精英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否定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无广泛的大众教育,民族的整体素质便无法提高,而无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国家的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就会后继无人。高等教育大众化平台上的“精英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前者体现的是一种“质”的教育,即在大众化平台上的高层次教育,目的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尽早成才,而后者则体现为一种“量”的教育。即极少数人享受的教育权利。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看,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平台上的精英教育理念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中处在“金字塔尖”的精英教育不应被稀释,这部分精英教育招生规模不会扩大。而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则一定要有原型机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这些原型机构存在的本身就是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的。“原型机构”在不同国家的名称和作用不尽相同。高等教育无论是在精英教育阶段还是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都存在着纵向的和横向的两个教育层次。纵向层次主要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横向层次主要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等。纵向层次一目了然,但对于横向层次,许多高校却把握不住,产生了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以至于有些用人单位在被问及为什么招聘高校毕业生时采取“人才高消费”(即该需专科生招本科生,该需本科生招研究生)时,用人单位直言不讳:“如今的毕业生质量下降,只有在其学历上乘上一定的系数,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更应该注重内涵建设,要防止高等教育的异化。高等教育重要的使命就在于培养高素质一流的人才,或者说是社会精英,而不是普通的人才,标准不应降低。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社会精英应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升华,而不是精英的流失或丧失。只有高原没有高峰将是高等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第1版.1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上册)[M].第1版.53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上册)[M].第1版.12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上册)[M].第1版.53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上册)[M].第1版.217.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9-180.

[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43.

[8]陈至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J].求是,2008,(3).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