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菲
摘 要: 本文围绕“工学结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人才培养同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为最佳结合点,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难题,确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采取相应的模式培养这样的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才能保证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课证融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中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一、国内相关现状研究分析
多年来,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统一和完整的教学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仅停留在订单式的顶岗实习形式上,没有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岗位需求进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探索和培养,目标短期、形式单一、内涵不够。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有技能培养的,但大部分都是脱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常教学之外的培训项目,功利性比较强,违背了高职教学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虽然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互融通与衔接都做了一定的改革,并且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贯彻“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思想,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教学重点也逐步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但还是存在理论知识偏多、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偏重功利性教学的不健康现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性企业多重视高职学生适岗应岗方面的能力,在基于“工学结合”和“课证融通”的指导思想下,如何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探索一条社会适应性比较强、颇受用人单位和学生欢迎和支持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在教学模式上建立起“专业知识学习—岗位认知—职业能力认定—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学习—实践”逐步递进的教育模式,从而增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教育效果。
(二)引入适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全国酒店服务技能资格证书为主的课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旅游类企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旅游类企业单位的现场感和岗位角色意识,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类企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扎实规范的岗位技能。
(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教育体系的健全,依托工学结合的实习基地,把教学现场从教室转向校内实训场所,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旅游景点进行实地现场指导实践,强化专业技能,感悟岗位的具体技能需要。同时,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单位实践,进一步自觉锻炼自身的专业实操技能。
(四)在专业考核上,强调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强化酒店管理专业全国酒店服务技能证书的考试导向,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倡导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扎实的理论,又掌握过硬的技能。
(五)为高职经管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比较科学、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出工学结合下的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方法,从而强化高职经管类专业“双证书”的教学管理目标。
三、树立正确的目标,解决关键性问题
(一)拟达成的目标。
1.基于“工学结合”、“课证融通”的指导思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行以获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系统化教学新模式。在“做中学,做中教”的创新课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工作过程项目驱动式“做中学”和“做中教”教学模式,即学生组织成各工作过程项目团队,并在其中充当一两种角色。项目依照业界真实工作流程划分成多个阶段。在项目流程的每个阶段,教师先行讲授这一阶段可能用到的理论、方法和新技术。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听课,并通过更深入的自主学习和团队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来完成每阶段的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进度报告、小组讨论和答疑,随时掌握学生动态,针对其问题适时切入知识点教学。教师对提交的报告及时组织评审,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提升水平。做与学形成一种迭代式的螺旋上升过程,相互交替,互为发展。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中,执行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成绩评定方式,执行以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结合、队友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基于“工学结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证书考试教材的有效整合融通,实训课程的合理设计,建立和开发将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转换为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考试需要的课程,构成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式课程结构。其一,学生从兴趣出发,以实际工作过程项目驱动,自由组建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发展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从自由到自觉的实践过程。其二,让学生自己“做主”,因为发展和创新不是被动的产物,而是自主的结果,让学生自主、自立、自修,每一个学生都沿着自己的“兴奋线”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从而萌发出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其三,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创新人才不能以传统的考试评价标准为评定,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要相辅相成,因为从每一个个性各异的个体来看,发展的途径和创新的指向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只要有发展、有创新,就会有成绩。
3.建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科学合理的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考核内容。有的课程为项目过程考核(以团队分为主、个人分为辅的考核方式;队友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有的课程为实践和服务技能考核等若干种新的考核方式与办法。
4.建立健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工学结合的企业,借助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知岗、适岗、应岗的能力。
(二)应该重视,并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以酒店服务技能证书为主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导向,突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解决该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学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
2.以酒店服务技能证书为主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建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考核与校外顶岗实习单位考核的办法。
3.依托工学结合企业,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熟岗、适岗、应岗能力的培养。“请进来”,从开阔师生视野角度出发,分别聘请国内知名的高星级酒店经理与职业技能考评员为客座教授。聘任行业企业专家为学院教授、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和指导课程建设,从而为专业引入优秀的教学资源。也注意“送出去”,选派教师参加课程和技术培训。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与交往,领悟酒店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和实施原则,并将其融入创新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之中,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