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作文命题看作文教学的空间

2013-04-29 00:44邵奇斌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想象作文生活

邵奇斌

2012年杭州市中考作文沿袭了去年中考题的趋势,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说明作文命题比较平稳。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开放、多元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2012年杭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实践,多向思维。这个作文题,既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它又有一种导向,以考促学,充分发挥了中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那就是,作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杭州市作文题启示我们,回归作文本真,全面考查考生作文能力和水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作文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传达出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考查方向是截取生活场面,细心观察体验,从普通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作文的考查沿袭了传统的命题方式,以考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主。例如,作文以描写的方法写作,就必须要具体生动形象,既然是场景描写就必须要注重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因此要强化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人物描写必须要典型,通过细节刻画,虽然不必议论申发,但必须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次作文的考查,就告诉我们现在的中考,是要选拔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命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生活。

要写好作文,没有一定思考选择能力,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一定的生活素材的厚积薄发,是难以写好的。作文在文体上要求宽泛,不限文体。考生就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体,不要刻意追求新奇,考场上临时改变写作习惯,会让自己思路不畅达,影响写作水平的发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写作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一、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我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对于学生来说,在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体悟到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将日常的读书、看报、看电视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之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释放心灵,张扬以人为本的个性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真我,做真人”,这既是作文个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人格锻造的“大熔炉”,千锤百炼,使他们的个性化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显。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让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敢于“越位”,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抒写去提升人格。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应该大胆摒弃以命题作文为主的训练形式(不要因为中考是命题作文而一味地追寻),代之以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札记。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放手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已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源,他们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教师可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人物素描、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焦点话题、时事论坛、校园争鸣、名胜风光、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街巷见闻、读书有感、影视评论、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实验报告、往事回眸、动物世界、应用文苑(写通知、启事、海报等)、心海浪花等。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

三、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

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像中的美好世界。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改,可每天批改一个组,每周将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一次小结。写评语时应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评语力求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教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让学生明白无误。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会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来。为调动学生写生活札记的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取名,如“学步集”、“浅草集”、“雏鹰集”、“青梅集”等;一本写完后,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写序言。获老师好评的文章,可让学生写“佳作是这样诞生的”,谈自己的作文体会;不成功的习作,可让学生开设“文章病院”,细细“把脉”,对“症”下“药”,及时“疗救”。可选取一些典型专题举办“专题作文擂台赛”,从平时的生活札记中,挑选一些同一专题的优秀习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培养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学生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调查表明: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

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去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

第三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画出一个圆,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想象出一个美好的事物或编写一个故事,写成小文。这些作文以童话、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有学生生活的体验,又有丰富的想象。

(二)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时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中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如《二十年后的我》《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市长》《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想象中的王国》……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敞开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灵性,才会达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境界。

2012年杭州市作文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训练,要回归基础,回归本我,从提高学生基本作文能力入手。同时,作文训练要加强语文思维,特别是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加强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写作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单位:杭州浦沿中学)

猜你喜欢
想象作文生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