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2013-04-29 00:44李金花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李金花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定性阐释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胜。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这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认为,所谓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际上就是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和睦、培养个胜和塑造个性的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长期以来,语文字、词、句教学的刻板和死记硬背,阅读教学的肢解和模式化,作文教学的言之无物和程序化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尽管学生学得废寝忘食,不厌其烦,可这种学习的收获充其量只是应付语文考试,争取好分数,而离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的却渐行渐远。语文教学的这种机械化、程式化、技术化倾向愈演愈烈,像一块坚冰难以融化。究其原因,是过去我国语文教育过分强调其工具价值和实用价值,而漠视其人文价值使然。事实上,在语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是最最重要的!学语言,绝不学纯粹的无精神内涵的语言字码(实际上,那种纯粹的无价值意义的语言字码根本不存在),学语言,本质上就是形成人的独立的精神本体,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与人格,就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就是建立一个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自我。一句话,语言即人,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着运用语言就是学着成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失却这个灵魂,就失却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这正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倡导人文性,势必打破“教师中心”和语文课堂中的“权威主义”、“舌语霸权”,使教师的地应和角色发生转变,由语文课程中的灌输者、命令者、训练者变为商讨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倡导人文性,能促使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倡导人文性,更能让教师深刻理解“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的道理,对于教师实行课堂民主,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将起到良好作用;倡导人文性,还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学生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先决条件。注重人文胜,必然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是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有其独特特征和情惑体验的人。有一个学生写了篇题为《偶像》的文章,文中提到,她一直崇拜其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欣赏他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和谐而优雅的审美品位。但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看法,一次到饭店就餐时,她为他的口出恶言、傲慢无礼而震惊,他课堂上的风度和品味被课外的粗暴表现粉碎了,偶像在她心中坍塌了。写到这里,文章本可以结束,但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偶像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身上的弱点,不能奢求老师,或者说优秀教师就该怎么样,人无完人。这个思考已经比较深入了。文章还没有完,作者由人及己,认识到“平凡的我们亦有自己的闪光点”。非常深刻,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强烈。教师应该尊重并充分肯定他们这种思想认识。因此,在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不仅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将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受到鼓励,还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知识观。传统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工具性,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中处理信息,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至关重要。此外,倡导人文性,还有助于打破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实用主义”观,强调非实用知识(如古代诗文)的教学,注重发挥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