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霞
摘 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动态建构者,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便是我们教学改革所应矢志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唯有精心预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预设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唯有生成,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态和自然的美感,充满跌宕和探究的情趣。
关键词 关键事件 课堂教学 预设与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即时“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
1 教学活动中生成与预设的理论基础
1.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呼唤课堂教学必须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新的课程、新的课堂要求我们以新颖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
1.2 充分预设、有效生成的教学实践拷问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能力素质
教师开发学生资源必须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教师要有开放的教学心态、创设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下生成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有积极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包容,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在教师积极的情绪影响下,自然会产生积极的回应,从思维上、语言上都会有精彩的表现。作为教师,不管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只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积极的热情辐射到整个课堂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这种热情,积极参与课堂生成的情景中。
2 有效的教学预设为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动态生成奠定基础
2.1 精心设计教案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
预设成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优秀的教师总是重视预设,并把预设置于有利生成的背景之下,所以,教学预设是基于动态生成的预设,并通过预设,达到如下目的:一是将课程改革理念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二是具体而周密地设计如何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从而实现课堂的“生成”;三是教师如何创新教学,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
2.2 教师备课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重构
成功的教学必重视学法应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因此,重视学法建构,更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带到教学目标。真的具体的学习内容,是选择讨论的方式、探究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还是发现的方式,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并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
2.3 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是课堂教学关键事件有效生成的重要基础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以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从而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第四,教师应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 (下转第176页)(上接第110页)
2.4 教学辅助手段的有效预设
媒体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它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当然,借用什么样的手段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只能提前设计,精心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模型、课堂表演等,这是一种不同于制造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产品的教学预设,作这样的“教学预设”时,需要留给教学以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生成和创造。
3 实现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自然和谐的动态生成,使其成为有效预设的良好补充
3.1 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就课本内容发表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3.2 巧妙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错误及疑问进行生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有经验的教师会从学生所犯的错误中找其根源所在,要么对错比较,让学生自己选择判断;要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逐渐步入正轨;总之,需要教师切心关注、细心观察学生,更从细微处关爱学生。
4 寻求课堂教学关键事件中“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融合与平衡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生成伴随着预设而充实,有预设必会有生成,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努力追寻着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4.1 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预设中留足空间,寻求平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之所以害怕生成,是因为课堂教学所预设的环节过满,如果再给学生延伸生成,似乎时间也不够,许多教师只好忍痛割爱,拒绝生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为教学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4.2 适时调整,在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寻求平衡
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和教学机智,对原有的教学进程进行大胆的调整,避免即时生成的课堂资源稍纵即逝;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搁置、拒绝,在巧妙延伸中寻求平衡。课堂上总会有教师无法预设或无法解决的生成,此时,教师可以先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暂时搁置下来,给学生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笔者认为,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强调课堂上的教学生成。如果我们把预设比喻成大地,那生成便是大地上绵延不息的生命。只有教师用心去探寻、领悟,预设和生成才能和谐共振,共开灿烂之花。
参考文献
[1] 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美]大卫·特里普.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专业判断力[M].邓妍妍,郑汉文,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 [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