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晖
【摘要】21世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我国素质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转型期,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提高国民素质,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界的新型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可见,班主任进行育人教育的关键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今后成长、成才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时候必须牢记育人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时刻谨记治教指南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成效,寻求解决德育教育现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
0引言
古人曾经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必须首先“传道”,然后才“授业解惑”,由此可见,小学德育工作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和根本。不仅仅是过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学德育工作的作用仍不容忽视,我们仍应将德育工作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离不开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逐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能促进学生质的转变,能从根本上促成学生的性格养成。
1 小学高年级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德育教育要从娃娃开始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逐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价值观逐渐形成,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我们要尤其重视其德育观念的养成,加大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力度。成才的关键不是智育发展的高低,而是德育教育实施的成效,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全新的需求,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德智教育是处于第一位的、关键的,所以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要养成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从小做起。小学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表现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实施德育教育显得十分迫切。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力度,有助于学生性格养成,提高教学成效,同时是实现智育教育的关键。
1.2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力度,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事事宠着、顺着,由此导致很多孩子心理素质变差,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遭遇到一点点意外或者突发状况他们都会觉得难以承受,意志力薄弱,难以承受压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化解压力的能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加,班主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能促进学生的性格养成。一个民族的强大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民族气节和品德,所以班主任有必要将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未来,迎接挑战。
2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2.1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进入了繁荣时期,人们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各种消极享乐的思想正逐步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慢慢消解高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力,给他们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曲解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未将德育教育提上工作日程,由此导致学生对传统美德、高雅情操的认识不足,这就增加了他们犯错误的几率,在今后的成长中使他们失去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频发。
2.2教师思想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既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铸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应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模范形象,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很多小学班主任未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3学校的德育教育不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社会价值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价值的认识,对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态度缺乏理性的认识和了解,不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是严格的“教师中心论”,片面注重书本的价值,与社会转型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2.4班主任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
目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认知水平以及不良风气等影响,小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水平不断降低,严重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3 改善目前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现状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3.1提高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水平,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要打破狭隘的德育观的束缚,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使之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全方位、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从小给学生树立科学的德育观。除此之外,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还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小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还要避免形而上学,要注重学生内在性格的养成,树立长远意识,使小学高年级的德育教育成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3.2进行细致的研究,使德育教育适合社会转型的需要。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部署,进行细致的研究工作,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和目标,充分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正确把握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将德育工作渗入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德育观的养成,使小学德育教育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各项需求。
3.3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发挥德育教育的社会作用,促进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切实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观念深深植根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并被广泛认可的德育教育方式。
3.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应该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将德育教育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小学生德育观的形成和优化。
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必须始终坚持贯彻、深入落实。加强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班主任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小学时期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普遍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育发展。目前,在小学阶段实行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不怕困难,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我们的小学德育工作必将大放异彩,同时它将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2] 冉亚辉. 我国现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D]. 西南大学,2008.
[3] 张少彦.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成功(教育),2011,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