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艺术的世界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当然是艺术家,没有艺术家就不会有艺术作品,更别谈艺术的形成等等。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而艺术家的人生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其艺术作品审美品位和艺术风格。本文旨在对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使命进行研究分析,以让人们对其能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 艺术家 情感体验 使命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及意识形态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生命的体现,以及是人类内心和情感的体现。艺术是对历史事实的再现,但其中也混入了艺术家的情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并不是指一般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而是指在艺术家特定的人生际遇中,本体对于外部世界遭遇所产生的情感认识和体验,即在不受本体控制本能的情况下,把本体全部的身心与生命投入其中,用极大的代价换得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其中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嬉笑怒骂,情感的升华与宣泄都是艺术家将情感提升到哲学层面。根据艺术历史的发展来看,艺术家的情感体验经历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乃至起到决定的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际遇人生情感体验的不同,其中可以包括艺术家的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老年时期,对其创作形式和艺术风格都产生巨大的作用,生活际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是无可争辩的真理,而对于更为敏感的艺术家来说就更加明显。艺术家自从出生那天起,就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家庭环境等,到后来所遭遇的各种顺利与挫折、痛苦与幸福、快乐与伤心、满足和不满。艺术家的种种情绪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地域、民族等外部条件都是他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大量的情感体验都使艺术家在对待艺术创作积累了资本,情不自禁的将情感体验过的生活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来,并会影响艺术家在现实中的性格、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从而改变其审美追求、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倾向性。因此,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几乎都不开其童年、青年阶段所经历的遭遇,每每回顾都有一番新的感受和体验,不断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成为灵感的源泉。
其次,美满幸福的生活状态或是痛苦不幸的情感体验能够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和差异,当欣赏者解了艺术家其独特的生活际遇,明确其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审美品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到更多的审美趣味。拥有痛苦不幸的情感体验的艺术家,对世态人心有敏锐的感知力。艺术家区别于普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对生活,对外在世界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从更高的境界感悟和体验人生。值得研究的是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不幸的生活体验,更容易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其中更容易得到一种审美的震撼魅力。美满幸福的生活状态和人生体验,无论以任何的形式形态,其所包含的内容都是单调乏味的。碌碌无为、平顺寡淡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只能形成贫瘠的。而当人生正处在痛苦的境遇和不幸的情境才更显得有魅力,才会产生对理想世界的精神寄托和执着的审美追求,人的崇高性和伟大性才从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艺术家如果经历过苦痛苦的情感体验,并能深刻理解痛苦,痛苦就会为其带来伟大的崇高感,甚至形成构造艺术世界的极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任何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的人生情感体验,都是一部不断执着奋进的斗争史。天才也会被埋没在碌碌无为的平淡中,而即使才华有限的艺术家也会在伟大和崇高的使命感中得到永恒。
经过自身修为的艺术家的使命又究竟是什么呢?一般来说,人的使命可以说成是艺术家的使命,因为艺术家同样也是人,艺术家是其中的某一种人,他们的使命就是人的使命中的某一种使命,而在另一方面,某一种人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已经是人,首先具备了人的使命,即使成为艺术家,他仍然还肩负着人的使命。就像马克思所说过的,艺术产生了懂得艺术和能够懂得享受美的大众。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看,艺术家就是在以自身的艺术活动去表现人的使命的所包含的某种东西。但部分艺术家并没有很清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没有做到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艺术家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它就扮演着相对的社会角色,或许他也正在履行着他的艺术使命。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勇于承担责任,肩负艺术使命,扮演好其社会角色,履行其社会责任,建构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而特别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一直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健康发展,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强调对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结构进行优化,同时也给社会主义社会的艺术家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肩负起社会赋予他的历史和艺术使命,努力创造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艺术产品来,提高全民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LOM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李向民.中国艺术经济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李向民.中国美术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王楠(1988.10.24-),女,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