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谱分析考试改革探讨专业课考核的最佳模式

2013-04-29 03:51陈红萍孙晓然王岭魏英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色谱分析专业课所学

陈红萍 孙晓然 王岭 魏英立

从色谱分析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和学习成效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专业课考试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文中给出了“开卷测试+成果性测试+自我命题测试”和“开卷测试+成果性测试”两种综合实践考试模式。通过四届学生的实践证明,两段考试可操作性更强,学生掌握程度的区分度明显,可以较全面考察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理论并能够较灵活运用的能力。该考试模式可以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性,为最终培养“零适应期”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色谱分析 专业课 考核 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的创新要求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都需要高校提供“零适应期”的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可到了三、四年级就进入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即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现实的生产问题,该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进入工厂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起着决定的作用。而考试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从《色谱分析法》考试方式的改革和成效探讨了专业课考核方式。

一、课程性质及学习目的决定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色谱分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分析方向的专业技术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原理和仪器,最终能够对给定样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操作条件的选择及优化、色谱图的分析处理等,即能够用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

传统考试弊端如下:

1.知识学得“死”。色谱分析作为一门技能课,学生最终获得的是如何用色谱仪或色谱方法进行样品的分析和分离。而上课时的讲授是分成各部分来讲,综合训练时间很少,且各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会做题为标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完成作业阶段。因此很多人对该门技术的学习是片段、零散的,单拿出每一道题来会做,但一遇到对样品分析就不知从哪入手了,学习缺乏系统性。最典型的就是进入实验室分析样品,不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知道操作条件如何设定,不知道得到谱图后如何优化才能更好地改善分析结果。所有这些都说明,学生沿袭了基础课的学习方法,缺乏所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在各门课程都采用期末一张试卷考核的办法时,使学生模糊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好像就是为了考试,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将现实问题写成习题形式会做,同样的问题落实到实际就无从下手,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教育考核方式的一个弊端。而我们的专业课就是让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桥梁,学了专业课直接就可以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因此需要从主观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机械性,要明确学习目的,要学完一门专业课就能对本专业课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对专业课的考核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完该门课程,我可以分析解决哪些方面问题。

二、考核方式改革和重点

色谱分析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学完该门课程即掌握了这门技术,也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否掌握了这门技术,需从对给定样品分析色谱的操作条件,并能用所学理论给出依据,能对初步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操作条件的优化,对最终谱图进行分析。对于要求的每一步骤,课上讲授都有对应例题或练习强化,但要用考试的方法体现整体掌握却比较难,因为考题只能体现对某个知识点的考核,很难有系统性。因此我们从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不再以试卷形式考核,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去查阅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的资料,对给定对象进行分析,并对文献给定的分析条件进行讨论分析,对分析对象进行其它可能分析条件的确定,并给出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样品组成进行分析,对操作条件的确定有个全面认识,并能根据所学理论讨论操作条件的依据和优化,自己设计实验更从实践角度进行了该门技术的全面考核。

三、考试模式改革目标

色谱分析考试改革的目标是开发出一种新的专业课教学考核模式,将“理论——实践——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结合为一体的创新式专业课考核模式,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课教学目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课上的片段知识通过考核做一次系统的总结和真正应用。

四、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具体方案

为了使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真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考试分别采用三段式和两段式考试方式。

三段式为“开卷测试+成果性测试+自我命题测试”的综合实践型考试模式两段式考试模式为采用“开卷测试+成果性测试”,将自我命题和操作合作有机的融入开卷测试内容中,增加考试成绩的可量化性和客观性。

开卷测试部分试题来源于学生自己对知识模块总结后给出的问答或论述题,以及学生在开放实验过程发现问题的讨论内容。以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知识运用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考核内容有别于传统试卷侧重于书面知识的考察,而是侧重于知识系统的掌握和应用。考核标准以标准答案为基准,涉及到的无确切答案者,以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基本理论判定。

成果性考试部分由全体项目组教师根据社会生产、生活、技术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问题给出题目,保证一生一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就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具体分析,有效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逐步消化所学知识能力,增强实際写作能力。通过这部分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

自我命题测试部分由学生自己站在教师角度自我出题,自我解答。主要考核学生对色谱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潜力,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这种与教师互换角色的考试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与伟大,提高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和认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五、改革的初步成果

本课程考试改革已进行了四届共计263个学生。前两届学生(146人)采用“三段式”考核,后两届(117人)为“两段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的总成绩看,成绩全部合格,所有学生对色谱分析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学生在总体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上有一定差异,尤其是开卷测试中差异较明显,说明有不到10%的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利用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以70分作平判基准),90%以上的同学对色谱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基本理解并消化了课堂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成果性考试结果有一定差异度,本部分是全面系统考察,分数较低者为只是系统性掌握不够好,学得比较死,该部分得分低者开卷考试部分普遍低,因此该部分考试能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系统掌握和应用情况。自主出题虽然能督促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但该部分考试差异度不大。

通过三段考试,发现三段中的第三段考试对学生课程掌握区分度上不明显。在接下来的两届(117人)采取部分模式考试形式:“开卷测试”+“成果性测试”(总成绩各占50%),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96.6%以上的学生对色谱法分析课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色谱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能系统掌握相关理论并能够较灵活运用,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授课目的。

六、结语

色谱分析作为一门专业课,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三段、两段的考试模式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目的由传统的应付考试真正转向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色谱分析兴趣,同时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拓展了学科领域新知识,使学生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热爱自己专业。通过四届学生的考试实践证明,两段考试可操作性更强,学生掌握程度的区分度明显,可以较全面考察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理论并能够较灵活运用的能力。该考试模式可以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猜你喜欢
色谱分析专业课所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非所学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35%精广虎复配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种实现“外标法”绝缘油色谱分析自我诊断的新方法
白茶中的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