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超 刘晶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特征、行为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小组协作学习进行管理来有效的提高小组绩效学习。这对于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协作与竞争意识、情感的健康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协作学习;分组;Team-Based learning
一、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概念的相关内容研究
1、网络环境的相关概念
(1)对网络环境的相对界定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人们更多的将人本因素考虑到科学技术中,即使是对网络环境也不单单的认为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层面的环境,而是开始从人的心理认可与认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整个社会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思考[1]。甚至有学者提出“网络并不是技术上的Internet,而是指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手段、平台所共同组成的社会网络,真正的网络是社会的何公共关系,它保证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共享、教育传播、知识爆炸。”[2]换句话说,我们这里所指的网络环境不仅是技术上的Internet,它还包括在此环境下的氛围、人际关系、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而网络环境也就顺其自然的应该包括着“网络人文环境”的属性,在其中要体现与强调学员的情景性参与过程,其构建的学习环境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工具层面,扩展到关注学员的自主性、参与性的活动过程。
(2)网络环境的构建要素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意味着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3]一方面,网络环境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环境的优势;另一方面,它又较后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环境所不及的方面。我们将网络环境的基本构建包括着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而硬环境中包括着物理环境、资源环境两方面,软环境主要是基于人本方面的人文环境。人们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前两者的层面上,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
2、协作学习相关概念
(1)协作学习的定义
协作学习又可以理解为合作学习,但前者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强调一个协调作业的能力。它是由多个学习者,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团结互助以求最大化他们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模式。[4]它重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竞争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2)协作学习的构成要素
协作学习包括下面四个部分,分别是协作小组、成员、辅导者、学习环境(在此特指网络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下所进行的成员组织结构管理等)。
(3)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协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高度结构化的分组[5]。
(4)绩效的概念
William Moris主编的《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Benjamin B.Wolman主编的《Dictionary of Behavioral Science))、梁实秋主编的《最新英汉词典》、《美国传统词典》、《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等参考工具书,对“performance”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6]:
施行实现或实行某事的行为或被实现的过程;
①发展变化的过程;
②某人或某事发生作用的方式;
③成绩,工作成果,结果;
④某种性能、能力;
⑤表演、扮演或演奏;
⑥一种语言表现度。
从其涉及到的内容我们会发现,绩效其实是一种具可测量性与行为相关的一种表现的过程和方法。
Rosenberg等人认为:“人类绩效技术是一套用来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和程序,这些问题或机会都与人们的绩效相联系。人类绩效技术可应用于个人、小的团队或大的组织。”[7]
二、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分组模式
协作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让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共享信息及最大化信息功能最终共同解决特定的目标任务,在此过程中共同学习与进步。所以进行协作学习的前提便是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进行的成员分组。
1、分组规模策略
文章中所涉及的分组数没有严格的限制,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任务来进行划分,科学意义上一般控制在2-5人之间,这种规模可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的工作效率及足够多的信息来进行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交流。(参见表1)
2、分组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分组方法很多,而且均有各自的优势功能,其基本方法有切块拼接法(Jigsaw)、学生小组成绩区分法(Student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s-STAD)、共同学习法(Leaming Together)、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分层次学习法等。[8]协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分组情况的影响,正确的分组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性,所选择的分组方法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动分组法、拼接法、能力层级法、共同学习法等分组方法。
3、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中分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1)成员懒惰,参与小组活动不认真
在一份调查中发现有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深入思考,有近50%的学生也不知该如何思考[9]。针对这种现象,在协作学习分组中起辅导管理作用的教学者应该想办法去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严格监督与检查工作,在过程中引入奖励机制,对于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一定的鼓励。
(2)分组中的活动任务分配不合理
这种现象的造成主要归结为小组的负责人,即小组组长。如组长不容易把握各成员的能力层级,在分配任务时不科学,导致任务的不均衡,最后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的情况产生。当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管理者及时的与组长进行交流,加强学习者组织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借鉴有效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三、结语
分组是进行协作学习的基础,而科学有效的分组是进行高效率协作学习的前提,它所涉及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些特定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让学习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实践着去处理传统环境或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精神培养(如互助精神、奉献等方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雪.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Z] .硕士学位论文.2007.
[2]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103.
[3]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63.
[4]赵广红,郑云霄,张松.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的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5]河北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分组活动合作学习——河北大学《新编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11—28.
[6]张洪霞.绩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Z],硕士学位论文.2002.
[7]陈蓉.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Z],硕士学位论文.2004.
[8]杨赞,夏耘.基于Web 的Team-Based Learning 分组模式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08,(8).
[9]刘艳.科学分组看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合作学习[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