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王彦
【摘 要】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夜间发生率最高[1]。因不良刺激,饮食不当等诱发[2 3],常发生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引发肝昏迷和腹水,病死率高[4]。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该并发症起病急、症状重、失血量大、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根据病程进展中的症状和体征,抓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见性护理等几个关键环节,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降低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反复性,及时预见了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干预
1.1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出血患者往往担心不能尽快控制出血而危及生命,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有绝望和濒死感。因此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情绪稳定,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对于自尊心过强的患者,要强调该并发症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1.2 解除患者的危机感 针对患者在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心理危机征象,巧妙应用语言技巧或借助他人的帮助,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如向患者说明抢救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参加抢救治疗医生和护士的相关情况,使患者熟悉急救室的环境等,帮助患者正视困难、放松心情,正确处理危机。,同时应避免使用不良语言和图片刺激患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
1.3 取得家属的配合 家属的言行和态度对患者的情绪有直接影响,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是心理护理干预的必需环节。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全面的了解,关心、支持、鼓励和安慰患者,通过与家属的共同干预,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
2饮食护理干预
2.1急性出血期禁食 饮食不当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诱因,在急性出血期,应根据出血量多少和病情需要,当患者出现严重呕血伴恶心、呕吐时,必须实行禁食。禁食期间要按照生理需要量,补充足量的液体及电解质,必要时输新鲜全血。一般禁食1——3天,视出血情况可适当延长。
2.2 少量出血期进流食 此期为患者禁食后开始进食的初始阶段。当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时,可进食少量温凉、无刺激的流质饮食或无渣饮食,一次不能进食过饱,宜少量多餐,以减少胃的收缩运动。如绿豆百合汤、果汁、牛奶、豆浆、米汤、藕粉、莲子汤、菜汤等,每日六餐、每餐<200ml为宜总热量达3300KJ左右。此期仍需补充液体和电解质2——3天。
2.3 出血停止期进半流质或软食 出血停止且大便潜血阴性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稀饭、软面条、面包、菜末、点心、肉泥、蛋羹等,每日4-5餐,总热量为7500KJ左右。忌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以及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品,戒烟酒;不宜吃猪肝、猪血等,以免查大便OB时假阳性。肝硬化伴水患者,食盐摄入量应低于2克,禁食盐腌制品及高钠食物;如果出现肝性脑病,应禁食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
2.4 出院后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禁食粗糙、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禁酒,忌食过酸、过辣、油炸食物,防止复发,促进早日康复。
3预见性护理干预
3.1 休克前期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的意识、甲床、瞳孔、四肢温度,尿量的变化、以及呕吐、便血情况,由于门静脉高压者出血发病率夜间最高,特别要加强夜班巡视。当患者呕血时注意体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吐血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如果出现打哈欠、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弱等症状时,应嘱患者平卧、放松、并加强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
3.2 休克期的监测与护理 当患者出现休克先兆时,每30—60min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如果血容量丧失10%—15%约800ml,提示有轻度休克;血容量丧失20%—30%约1500ml,脉搏增速,口渴、出冷汗、尿量减少,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提示有中度休克;血容量丧失2000ml以上,脉搏细弱无力、四肢厥冷,表情淡漠,少尿或无尿,收缩压<70㎜Hg,提示已重度休克。一旦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立即报告医师,提醒医生查血型及血常规,做好输血准备并备好吸痰器、三腔二囊管等急救器材,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 涂冬洁,徐勤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规律分析与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9,22(4):237-238
[2] 李嘉佳,余小蓉。慢性重型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25(12):1100.
[3] 林春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11,17(8):22.
[4]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