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上完此课,颇有酣畅淋漓之感,因为对于这种暗线推进的散文的教学,我一直难以处理得当,总觉得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遗憾。而这次教学却有所突破:运用两大利器,让远去的童年和永存的童年之间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张力,将阅读引向深处。
自学导航——
导航提示是为了更好地高效阅读
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是否能有效阅读,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自学导航恰恰是引领学生自学的GPS,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工具。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设置了如下“自学导航”:
1)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片段,给每一个片段取一个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3)用“”划出作者写得有意思的片段或句子,用“Δ”标明句子中的“关键词”,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该自学导航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批注阅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品味语言。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及时检测自学情况,完成思维导图,既让老师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又可完成整篇文章的整体构建。
自学导航的引领,让学生自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习目的性强,对文本也能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解读,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读写联动——
内化吸收是为了更好地外化表达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为了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林海音言语风格的营养,内化吸收,从小英子的有趣经历中引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借鉴迁移,外化为表达,我挑选出这段文字——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对这段文字,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四读”品味、积累语言:
1. 提示关键承接读,在读中感受骆驼咀嚼的样子:(师)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师)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 减字对比读,对老师漏读的部分,学生重读,从中体会小英子观察事物入迷的样子。
师:我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生: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师:那样的脸,那样的牙,那样的态度。
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它们咀嚼的时候,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生: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3. 填词想象读,想象小英子当时的天真、烂漫,玩味语言之细致精妙。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4. 最后是记忆复述背读,引导学生将这么生动的语言背下来。
文字极富镜头感,好奇地读,专注地读,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学生便能轻易体会作者跃然纸上的童真童趣。这一段,可以说也是摹写童年趣事的经典片段。
在“四读”品味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引发学生回忆:你有没有类似于小英子这样的经历?仔细回忆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也用这样生动的语言写下来,尝试借用课文中特别的写法,句式若有点变化更好。(学生仿写5-8分钟)
这个环节的读写联动是试图仿照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让学生自己走进作者心灵,进而入情入境地从读中去感受、体味、写作、表达。通过以读代讲、迁移阅读的方式,学生感悟到小英子的天真、烂漫、可爱。再链接自己的童年生活,勾起对生活的回忆,有样可学,既可以机械模仿,又可以灵活创造,写作成了表现自己童年趣味的舞台,学生成为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林海音”。
学好语文“功夫在师外”——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学习是架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走向更广阔、更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天地,这才是真
正的语文之道。所以接下来的第三环节是:适度拓展——课内学习为了更好地课外阅读。(略)
在课堂上,我很重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与其说是阅读课,还不如说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导读课。因为这节课带出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搭建联通课内外的桥梁,把有限的课堂学习引向无限的课外阅读,把学生从此岸摆渡到知识的彼岸。课堂上的适度拓展,读完整本书后再回头品味,这样一点拨,留给了学生阅读悬念,留给了学生阅读期待,激发了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也在学生心田播下了可以生长的种子。
整节课,我取其精华,得其要点,抓住重点段落重锤猛打,以“读写联动”的形式展现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与理解,直指语言文字运用,让语言文字的学习及其散发的魅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将阅读引向深处,给学生打开童年的一扇窗。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