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3-04-29 00:44:03王爱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者自主性数学教师

王爱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在这三者中,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基础,没有建立在学生情感兴趣基础上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必然是低效的。下面具体谈一谈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习惯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自主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重点在于教者的课堂引导

要养成学生自主性数学学习习惯,教者就要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课标的前提下,切实转变自己课堂教学的身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婆婆妈妈的形象,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鉴于这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几个不讲: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明白的问题不讲,支离破碎的问题不讲,等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应该以更加积极与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并准确预估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自主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起点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要培养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不妨在以下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要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许多数学教师总喜欢把数学教学当成一种纯知识教学,他们在教学、考试、评价过程中,往往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这种唯分数论教学、考试、评价方式对一少部分优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只能算是一种心理折磨,特别是有些数学教师还可能对一些学困生冷眼相对,甚至讽刺挖苦,这种情形,学生何谈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定要给予所有学生以平等的、切切实实的人文关怀,比如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心里健康;要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家境情况;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等。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交际情境,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实践,让他们在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数学知识。设想一下,如果数学课堂教学还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试卷,你做我讲,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不仅与当代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背道而驰,最大的危害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自主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与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主是基础,是一个出发点,但学生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合作、探究就自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所谓合作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合作的途径看,既可以是生生合作,也可以是师生合作。如果是生生合作,教者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愿望,倘若是强迫他们进行合作,那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可能是伪合作,自主学习的成果也高不到哪儿去;如果是师生合作,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平等,自主性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必然要通过师生合作来解决,如果教师趾高气扬,高高在上,那这种合作一定是非长远的合作,因此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清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具有巨大的潜能;认清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所接受的信息量不一定就大于学生的信息量的现实。所以说师生平等合作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所谓探究就是指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学生在自主、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究和再探究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基础上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教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探索精神、求实精神以及不满足精神,一个学生只要有了这几种精神,那他的探究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者自主性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某生课寝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