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瑞
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它的性质和判定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些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三角形,可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巧妙构造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问题获解.
一、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我们可以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
①如图2,过点D作DE∥AC交AB于点E,则△ADE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3,过点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ABE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图5,点E是AB边上一点,过点E作EF∥AC分别交AD、BC于点F、G,则△AEF是等腰三角形;
④如图4,点E是AB边上一点,过点E作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G,则△AEF是等腰三角形;
⑤如图6,过点C作CE∥AD交AB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则△ACE是等腰三角形;
⑥如图7,点E是AC边上一点,过点E作EF∥AD,交AB的反向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G,则△AEF是等腰三角形.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与它的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就来证明这个定理.
例1 如图8,△ABC中,中线AD平分∠BAC.求证:AB=AC.
分析:AD既是△AC的中线,同时又是△ABC的角平分线.联想到与角平分线和中线有关的辅助线,可过点B(或点C)作AC(或AB)的平行线.
证明:如图9,延长AD至点E,使DE=AD.
∵BD=CD,∠BDE=∠ADC,DE=AD,
∴△BDE≌△CDA.
∴BE=AC,∠E=∠CAD.
又∠BAD=∠CAD,∴∠BAD=∠E.
∴AB=BE.∴AB=AC.
说明:本例也可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如图10所示,从面积入手证明.
二、利用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作垂线的方法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11,点E是∠ABC的角平分线AD上的一点,过点E作AD的垂线分别交AB、AC于点M、N,则△AMN是等腰三角形.
例2 如图12,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 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BD.
分析:由角平分线和垂线可以构造以BC为腰、∠ABC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2,延长CE交AB的反向延长线于点F.
∵BD平分∠ABC,CE⊥BD,由角平分线的对称性知CE=EF=CF.
∵∠1+∠F =90°,∠2+∠F =90°,
∴∠1=∠2.
又AB=AC,∠BAD=∠CAF=90°,
∴△BAD≌△CAF.∴BD=CF.
∴CE=BD.
三、利用中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高时,可以在高所在的边(或其延长线)上取一点,使高是该点与该边上三角形的一顶点组成的线段的中垂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13,AD是△ABC的高.
①如图14,在线段BC上取一点E使ED=DE,连结AE,则△AEC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15,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BD=DE连结AE,则△ABE是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16,在△ABC中,AD⊥BC于 点D,∠B=2∠C.求证:AB+BD=CD.
分析:由待证结论AB+BD=CD并结合已知条件“AD⊥BC”,可构造以AB为腰、AD为底边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BC上取一点E,使BD=DE,连结AE,则△ABE是等腰三角形.
∴AB=AE,∠B=∠AED.
而∠AED=∠C+∠CAE,且∠B=2∠C, ∴∠C+∠CAE=2∠C.
∴∠CAE=∠C.∴AE=CE.∴AB=CE.
∴AB+BD=CE+DE=CD.
四、利用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过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点作底边或另一腰的平行线,都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 如图17,在△ABC中,AB=AC.过线段AB上一点D作DE∥BC,DF∥AC,分别交AC、BC于点E、F,则△ADE和△BDF都是等腰三角形.
例4 如图18,△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交BC于点F.求证:DF=EF.
分析:由待证结论知点F是线段DE的中点,再结合已知条件“AB=AC”,可过点D作DM∥AC构造等腰三角形.
证明:过点D作DM∥AC交BC于点M,则∠DMB=∠ACB,∠FDM=∠E.
∵AB=AC,∴∠B=∠ACB.
∴∠B=∠DMB.∴BD=DM.
又BD=CE,∴DM=CE.
在△DMF和△ECF中,DM=CE,∠FDM=∠E,∠DFM=∠EFC,
∴△DMF≌△ECF.∴DF=EF.
说明:本例也可过点E作EN∥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N,证明过程留给同学们完成.
五、转化倍角,构造等腰三角形
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转化倍角寻找到等腰三角形.
如图19,△ABC中,∠B=2∠C.
①如图20,作BD平分∠ABC,则△DBC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21,延长CB到点D,使BD=BA,连结AD,则△ADC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图22,以C为角的顶点,CA为一边,在形外作∠ACD=∠AC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DBC是等腰三角形.
例5 如图23,在△ABC中,∠ABC=2∠C,BC=2AB.求证:∠A=90°.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ABC=2∠DBA”和“BC=2AB”,可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并取BC的中点E,连结DE,借助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三角形全等证明.
证明: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则∠DBE=∠C.∴BD=CD.
取BC的中点E,连结DE,则BE=AB,且DE⊥BC.
在△ABD和△EBD中,BE=AB,∠DBE=∠DBA,BD=BD,
∴△ABD≌△EBD.∴∠BED=∠A=90°.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