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向伟
〔关键词〕 语文教学;社会生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8—0075—01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学习的机会。
一、教学生活化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现实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语文教学,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1.访一访,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与学生间存在时空差距,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访问,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地感受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进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使者的认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碧螺春》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画卷: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是阅读语言文字,学生可能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要求他们回家后邀友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受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回味无穷。
二、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来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开学之初,我班一名不会游泳的女生奋力救起了一名落水的二年级小学生。而当时学生刚学过新闻报道这种文体,下一次习作要求则是采访优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同学们,我们班的同学自己不会游泳,却冒着生命的危险奋力救起了一名落水小朋友,我为我们班有这样舍己为人的好同学而感到骄傲。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事情的经过,想不想了解这位同学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就请同学们以红领巾广播电台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这位同学,然后写一篇报道。要知道,能宣传班级好人好事的同学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我则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采访他人,如何写好报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小记者也当得有板有眼,报道也写得非常精彩。无疑,教学是很成功的。
2.联系社会生活来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部鲜活的教材,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沃土。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新颖但错误百出的广告词,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家庭生活来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家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语文教学。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则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得到家长的支持。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