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青
【摘 要】通过研究心理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助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理护理;前列腺癌;预后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加强前列腺癌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04年-2008年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年龄49-74岁,全部病例均经前列腺穿刺副病理活检证实。将50例前列腺癌患体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平均年龄为61.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2.1岁。各组在社会背景及既往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并剔除因社会背景而放弃治疗及死于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例。两组均经年龄标准化校正。
1.2 方法 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实验组病例进行全程护理和随访观察,并建立个人心理护理档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并针对性地应用倾听音乐法、心理沟通法、放松肌肉法。
1.2.1 入院心理评估 采用临床观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初入院的患者进行调查。两组病人确诊后第七天采用SCL-90自评量再测试1次,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合治疗程度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入院后通过主动交谈、询问等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态,通过主动关心照顾病人给患者以亲切感。加深护患之间的思想沟通,建立互信的关系,给患者以安全感。
1.2.3 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 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的各个阶段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基本医学常识由浅入深的介绍,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初步了解并逐渐熟悉。
1.2.4 建立心理护理档案 对实验组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心理档案。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并根据治疗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做相应的调整。
1.2.5 出院后随访 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定期的家庭随访和心理护理指导,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定期进行评估,并做出具体记录。随访的时间为1-3年。
1.2.6 评价方法 对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精神症状,治疗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1-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板。其中精神症状评分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取平均分进行比较。治疗依从性分完全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和很不满足,并分别赋予分值3、2、1和0。生活自理能力分完全自理、基本自理和不能自理三个级,并分别赋予分值2、1和0。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OL国际评分量表。
1.2.7 统计学分析 统计指标采用 ±S,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前列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前比较,精神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后及其后的各阶段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2.2 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平均为2.58分,而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平均为1.75分。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体来看,实验组的治療依从性满足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匀值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体满足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1-3年生存率 实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吕采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1-3年生存率。我们研究发现,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加强心理护理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我科的护理工作有如下体会:(1)重视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将心理护理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2)加强心理护理方法的学习,善于把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将学到的心理护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5)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工作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马腾骧,主编,现代泌尿外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