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惠
摘 要:问题化教学是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问题化教学中,以可视化的图示为学习机理。图示的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图示的获得使问题更精致化、结构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九年级;化学教学
图示可视化的工具之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把关键词和颜色、图像、符码联系起来,可激发全脑学习,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记忆、增进学生的创造与想象,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富灵感、更为轻松有趣。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设计的认知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有:
一、分析教材,梳理教学内容
例如,对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3《制取氧气》进行分析教材,梳理教学内容,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二、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明白本次学习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例如,我们对《制取氧气》进行学习步骤的分解:
教师在设计好学习步骤后,不是交给学生即可,而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它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促使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会受制于黑板和纸张的大小,而现今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困难是思维狭窄局促、无序、缺乏深度及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当碰到学生思路狭窄时,思考问题分不清主次先后、思维出现无序时,思维缺乏深度时,对知识或事物的要素缺乏整体把握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转变角度拓展思路,搭建认知框架,引导有序思维,启发他们运用分类比较、推论归因、关系描述、程序确定等方法,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多层次思考问题,引申问题,建立组块知识,建构心理模型,从而培养他们系统的思维能力。
目前,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还是较低的,大多数教师总觉得麻烦,认为备课时多翻翻书,参考网络资源即可,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学内容必定要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完整的体系,再去设计教学过程,思维导图就是一个为学习者解决问题、发展认知、提升思维的工具。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