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资料;设计;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73—01
语文教学不单是纯粹地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启迪。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潜心钻研教学资料,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一个大熔炉,里面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都藏有许多优秀的德育素材。
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桂林一带秀丽的山水风光。课文告诉我们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奇、秀、险,青山秀水构成了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卷。在教学这一课时,只让学生知道桂林的山水是怎样的秀丽和怎样的令人如痴如醉,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这一认识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精心设计德育“熔炉”,全力组织学生入“炉”
首先,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要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学习,然后深入到文中思想内容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付诸实践深化认识。
例如,教学《长歌行》一诗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熟读全诗,在大多数学生都能畅读的基础上,再结合重点字、词,理解各句诗。让学生初步了解全诗大意之后,再结合重点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引导学生领悟全诗的内涵。这样做的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借用“百川之水向东流入大海而绝不向西复返”,来暗指美好的时光有去无回。这句是来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以免后悔莫及,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懂得从现在开始,必须珍惜今天美好时光,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
其次,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类文章主要以写人的记叙文和小说为主。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和学生生活实际入手。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革命英烈产生高度的敬仰之情,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怎样设身处地地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可以这样做:先引导学生观察放大后的课文插图,观察邱少云同志当时的衣着、动作、外貌、神态和周围的环境,同时让学生猜想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评价邱少云的那几段,进而把自己心中的邱少云和作者笔下的邱少云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再让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被开水燙一下的感觉,之后再想象邱少云被烈火焚身的滋味,从而让学生感受邱少云同志的坚强意志。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领会邱少云同志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重大意义,这样就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德育深化具体落实
在教学及生活中,学生只能辨别是非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才能达到德育的最终目的。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同情那个可怜的小女孩,间接地付出一点爱心。在教学结束后,在学生充分认识小女孩的可怜之处和酿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家》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他们一定会用他们那童趣十足的笔调写出自己的心声。
总之,德育教育是育人之根本,在现行的教学中不容忽视,势在必行,它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艺术,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广大教师深入钻研和勇于探索,在教学中充分地渗透德育教学,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