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生成的智慧 无法预约的精彩

2013-04-29 00:44李政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预设

【摘 要】“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教师能否敏锐地觉察,并经由它引领学生去欣赏那“美丽的图景”呢?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运用叙事的方法对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过程再现式研究。笔者主张,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兼顾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的教学效能应主要体现在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上,而不是教师是否完美地完成预设上。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和灵动的教学实施,充分利用真实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将“原汁原味”的教学风景展现给学生。

【关键词】预设;生成;弹性化;灵动性;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64-04

问题的提出

在观摩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经常发现某一堂课从教学导入到新课学习,再到课堂小结,流程清晰甚至完美,但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会有意无意地掩盖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错误及不良行为,甚至无情地扼杀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而又隐藏着教学价值的新问题。[1]

针对上述教学现象,叶澜教授曾精辟地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2]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劳动和经历,它的目标虽是既定的,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却充满了变数。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变数,使得课堂教学有了迷人的魅力。[3]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可问题在于,当它出现时,教师是否能够敏锐地觉察并加以捕捉,并经由它引领学生去欣赏那“美丽的图景”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即灵活地处理“生成性资源”,发掘其中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利用,将教学推向另外一种精彩。[4]

何为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5]学生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错误的回答以及意外出现的新教学条件与因素等都属于生成性资源。对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其环境(包括由人、服务器、计算机、投影仪、网线等硬件构成的教学空间,以及由功能各异的软件系统、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构成的教学载体)的复杂性和软件实践操作的多样性,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产生很多新的因素或问题。比如,机房突然停电、因特网连接突然中断、计算机突然出现故障、电脑网线无故地被拔掉、键盘字母的位置被偷换、学生的一次误操作或别出心裁的回答等。这些即时出现的“意外”,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有教育价值的课堂生成性资源。那么,教师如何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叙事研究案例:断网的意外 辩论的精彩

案例描述:

一节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正在利用网络搜索教师指定的主题图片,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能利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上获取符合需要的图片信息。不经意中,我发现了两个不和谐的画面:A学生在看不健康的图片,B学生在“4399”网站上玩小游戏。

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徘徊之际,刺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老师,我打不开网站了;老师,网页图片显示的是×。”紧接着,教室里“炸开了锅”,因为——网络不通了。

对我来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首先得解决断网的问题。因为如果网络不通,学生们根本无法完成作业。在学生们嘈杂的抱怨声中,我迅速地找到了断网的原因。“教室角落里交换机的电源坏了,只能断网。”我无奈地向学生宣布。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潜意识告诉我,必须马上改变教学内容,否则,不仅原来的教学进程终止了,而且这可怕的“轰动”很有可能会引来教室对面的校领导。教什么呢?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我一字一句严肃地对学生们说:“断网之前,我发现班上有一位同学在看不健康的图片,还有一位同学在玩小游戏,他们根本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作业。现在网络断了,那两位同学不能为所欲为了,真好;但其他的同学也不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了,很遗憾!网络究竟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现在,请大家围绕‘网络的利与弊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生1:“我认为网络好处多多,我们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看新闻或电影(视)等。”

生2:“我认为网络有很多色情的东西,我们经常发现很多网站上都有‘黄色图片,并且我们很容易被吸引去浏览,我想这是网络最大的坏处吧!”

当生2陈述完自己的观点时,我特意问:“同学们赞成生2的看法吗?赞成的请盯着我!”在我的预料之中,全班学生都“狠狠地”盯着我,唯有A学生的眼神里带着“心虚”与“羞愧”。我也“狠狠地”盯着A学生说:“嗯,看‘眼神,同学们都同意生2的观点,希望大家认清网络色情的毒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站,不浏览‘黄色图片,请同学们继续发表‘网络利与弊的见解。”

接着,学生们陆续陈述了网络搜索(百度)、网上学习、网上购物(淘宝)、网络交流(QQ)、网络陷阱等的利与弊。

生N:“我认为网络游戏对我们初中生来说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因为大家很容易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我就看到过《初中生通宵上网玩游戏而猝死》的报道。”

“嗯,生N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初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我也很认同地说 “其实,游戏是个假时空,现实虚拟有不同,上网游戏要节制,过度沉溺可不行。” “非常感谢同学们对‘网络利与弊所进行的精彩辩论!总结大家的观点: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网络是先进的,也是有危害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绿色上网,健康成长。”

课后,B学生竟然写了一首关于“网络利与弊”的“打油诗”送给我,似乎是在回馈我课堂上送给他的那首“游戏诗”。B学生的诗是这样的:“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知识不可少。网上并非全都好,乌七八糟也不少。不良信息绝不看,一旦陷入不得了。”看完这首诗,我心里暖暖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没有办法而为之”的课。我不得已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教学碎片结合在了一起,教学的结果却让我感受到了思维的兴奋甚至是智慧的力量。事实上,断网才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网络的利与弊。他们的精辟论述和打油诗的创作让我为之惊叹。不禁要问: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学生的错误行为真的那么可怕吗?有人说,“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其实,就教学而言,学生所犯的错误、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同样也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并加以巧妙地运用,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别样的精彩。关键看你是否有这样的勇气,是否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否相信学生的智慧。如果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出乎预设之外,也会收获意外之果。

理性思考

1.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为什么很多教师不敢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握“预设与生成”彼此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是课前的设想和计划,是静态的,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基石。“生成是课中的生长与建构”,是动态的,是对预设的即兴创造。[6]从对立的角度看,二者的教学目标或价值追求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7]从统一的角度看,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预设是生成的起点,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与拓展,或调节与重建。在《“内存”的意外 “百度”的精彩》案例①中,笔者借助“计算机长响”这一生成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达成了学生“能用‘百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一隐性目标,又实现了预设的“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造”这一显性目标。“二元对立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在本案例中,预设情境下生成的“不和谐画面”与突发事件造成的“原有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这一对矛盾体,迫使笔者对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构。学生的辩论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新教学目标与体验(网络德育与情感)的达成,无形中又与预设的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形成和谐互补的关系:预设促进生成,生成弥补预设。

2. 教案,是在课后才真正完成的事

为什么很多教师没有办法平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任务”与“课堂生成问题”孰重孰轻的认识上存在困惑。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兼顾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8]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太大考试压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而逻辑关联性不是很强的学科来说,“教师的教学效能应主要体现在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上,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是否完美地完成预设的教案上”[9]。从这一点上说,“课堂生成性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差错”,但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关键看教师能否变废为宝,将错误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到自身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其更“原生态”、更丰实。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关键看教师能否迅速地判断问题的价值大小,然后果断地予以处理。教师们常常掩盖错误或扼杀突发性问题,可以作以下两个方面的解释:其一,错误或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们怕解决不了,失面子。其二,错误或问题超出了预定的教学设计,教师们怕影响教学流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10]由此可见,预设的教案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大量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适时跳出预案的圈囿,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11]其实,教案,是在课后才真正完成的事!

教学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2]其实,教师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善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主要源于他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和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1.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信息技术课程某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可以变化且有所侧重的。因为,在常态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目标是很难吻合的。笔者认为,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教学设计不应该过于僵化,而应趋于弹性化,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基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理念,为教学内容的生成与重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思路的调整与改换等留有余地[13]。富有弹性的预设往往会促进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内存”的意外 “百度”的精彩》案例①中,“我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百度寻找生成性问题的答案”,“将学生找到的答案做切实的验证并适时地展示预设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行为其实反映了笔者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思路的调整。

2. 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有“弹性化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撑,面对丰富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他将会有一种自发的力量,机智而灵活地调整或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要求教师依据事先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14];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教师能根据实际的课堂状况及时地建构新的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事实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采取智慧性的教学行动,采取更符合课堂实际状态、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措施。[15]在本案例中,笔者就是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放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而采取了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该教学方案的创生,源自笔者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捕捉与积极利用,它的精彩演绎得益于笔者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生成性资源是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美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灵动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充分利用真实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将“原汁原味”的教学风景展现给我们的学生。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回归学生的生活!

注释:①此案例已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教学故事可描述为:我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某一学生的计算机突然“嘀”地啸叫且在重新启动后也不停地长鸣。伴随着学生们的哄笑,我被迫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而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行程作了全新的改变。我引导学生利用“百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将他们找到的答案通过“拆机—拔内存—擦金手指—开机”这一操作过程做了切实的验证。在拆机的过程中,我又借机将“计算机的硬件实物及其构成”展示给学生,回归到预设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们不仅用百度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通过实践检验体验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并在真实的体验中无形地学习了预设的知识。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

参考文献

[6][8][10][11]李政淼.谨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条“歧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80-81.

蒋砾.例谈有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J].中国电化教育,2008(9):90-92.

[4]李政淼.“内存”的意外 “百度”的精彩[J].教育科学研究,2012(6):79-80.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0.

[9][13][14][15]张晓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35,53,52.

董自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 (9):104-106.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