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随着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改革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高考新的要求,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创新尝试。
一、创新教材理解和使用。结合生活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凸显了与生活的结合,这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说明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和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对教材的理解上,我们应有全新的理念,应遵循但不拘泥于教材,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密切结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挖掘学生所能理解和感受到的素材作为我们教学的资源。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试题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在逐渐强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仅仅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是不够的,还要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如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学,以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有价值的能力型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启迪学生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时事报》、《时事》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节目,并做好摘记。三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并进行全校评比。这样,就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去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三、研究高考四项能力要求,创新练习讲授方式。强化学生的实战技能
新课标下的高考有着四项基本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这充分表明高考从原来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特别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符合时代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我们应该明确“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是以“能力立意”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新的考纲和考试说明,淡化了阶级分析法,强调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淡化了知识体系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了知识的调动、生成、自主学习等;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更加强调贴近生活。
为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改变过去讲授练习题的方式,从仅重视正确答案转向重视答案的生成过程,从考查的能力要求角度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总之,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多一些探索精神,深刻领会新课标和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必然能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