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敬绪
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历史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通过联想加深记忆
在复习中,把有机联系的中外历史现象归纳到一起,通过对比分析,可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这里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时间记忆法,即把同一时间发生的中外历史事件标注在数轴线的上下方进行比较记忆。例如在1860年,中国史上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世界史上有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把它们联系起来比单独记忆效果要好得多。第二种是地点记忆法,即把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记忆。例如关于“香港问题”,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日本战败后仍归英),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样对香港问题的由来及解决就一目了然了。第三种是同质记忆法,即把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联想比较记忆进行复习。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要联想到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日改革,复习一战就要联想到二战,复习新经济政策就要联想到罗斯福新政等。通过联想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二、通过联想建构知识框架
先看这样一道题: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赴后继,为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图片略),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
图二《江南制造总局的大门》——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富强
图三《康有为》——中国果真强大了吗
图四《孙中山》——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
图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图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探索的主题是什么?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或发动了哪些革命斗争?
(4)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你有何启示?、
由图一可联想到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影响和后果,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最后联想为什么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由图二联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李鸿章、左宗棠等相关内容,最后联想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给中国带来富强;由图三联想到甲午战争、戊戌变法、邓世昌、康有为等相关知识,最后联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强大起来;由图四联想到同盟会、辛亥革命、清帝溥仪、孙中山、袁世凯等相关知识,最后联想为什么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由图五联想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经过、人物、成果、影响等,最后联想为什么民主科学能深入人心;由图六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等,最后联想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六幅图串联起来再结合题目,一条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主线就呼之欲出了:第一问的主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解答第二问,把六幅图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作为分类联想,就不会有遗漏了;解答第三问的关键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答案的时间范围在1919-1949年,把这段时间内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答案显而易见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通过比较图一、二、三、四与图五、六所示结果的不同,第四问的答案也很容易整理出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中国近代史用“独立、富强、民主”三个词就可以概括,这样知识框架就容易建立了。
三、通过联想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如在学习时代精神的内容时,应首先联想到时代精神的背景,再联想到如何将时代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像学习五四精神,就要联想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口号、经过、影响;落实五四精神,就是要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在复习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发展措施时,联想到对我国的启示。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去报效祖国。如此,既节省了时间,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效率,又能陶冶情操,成就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