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谊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为此学校也多次展开对新课改的学习、讨论和相关的课题研究,广大历史教师也不断对新课改进行着探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些体会,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新课改中的位置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每个历史教师都有必要认真学习、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成为课程改革教育研究的先锋。广大教师不能犯经验主义,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应该积极地、有意识地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笔者主张历史教师有必要找准自己在新课改中的位置: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成为学生的教练员,又要成为学生的陪练员。在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自己的位置,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就容易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二、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极为关键。历史教师要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检验这些理念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髓,喜欢搞些形式上的花样,追求表面上的热闹,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似乎效果不错,实则不然。吕型伟先生指出:“阻碍教育观念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教育改革也要打假,不要人云亦云,每一个观念的提出都必须在实践中落实。”
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构建起了与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不同的新体系,其结果必然是引起高中历史教学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实质无非就是历史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对于新课标和新理念,我们也应该理性地对待。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完全摈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三、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历史课程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强调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促使学生把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在整合中开阔视野。课程资源是编设课程的基础,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过我们往往重视显性的资源,而没有充分发掘、利用身边隐性的资源。历史教学是一个整体,必须整合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教学上的最佳效果。
1.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从教科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教”。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整理出历史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材的使用上,应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历史教材。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生活,拓宽教学资源,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习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等诸多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整体学习三种。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是教师的一言堂,忽视了其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历史新课改提倡自主性、研究性、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资源中最大限度获取学习效益。
四、总结教学案例
可以说教学案例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教学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所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因此,教师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总结教学案例。在总结的基础上,积累一定的案例,然后进行更高层次的专题课题研究。
可以说大部分教师目前对于新课改还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的阶段,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更增添了新课改的魅力。要实现历史课堂的变革,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想学、乐学、高效学习,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历史教育的功能,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