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愁肠几人敌

2013-04-29 12:08周碧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身世傲骨

《林黛玉进贾府》是传统阅读的经典片段。全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感,为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贾府中众多主要人物第一次出场亮相。而身为女主角的林黛玉在百花争妍的大观园众多姐妹中,却似乎是一个另类:“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鹤立鸡群,鄙视功名利禄,自洁清高不爱女红,却偏偏对非女儿本分的吟诗作赋痴迷。她与时代格格不入,因此她才“此生幽怨同谁诉,莫怨东风当自嗟”。她与宝玉虽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成了知己,然“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遭到扼杀,他们也很“自然”的成了那个封建体制的叛逆者。她最终只落得“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悲惨结局,成了那个社会的牺牲品。

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性格,正是她身上体现的傲骨愁肠、孤高自许,让我们记住了这位“古今名媛所仅有,情史丽珠所罕见”的人物。

一.内心的自尊与外在的孤傲

黛玉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凄凉身世在其内心深处结成了解不开的隐痛,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独特个性。她一进荣国府,便想起母亲的遗言:“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但这不仅是出于谨小慎微地做人,更是出于“恐被人耻笑了去”。

黛玉的心里时常会唤起这样的想法:“如今怙恃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无趣……”林黛玉虽是位小姐,却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她之所以没掉到使女队伍中去,是由于比香菱多了个贾母。只是这条纤弱的血缘带,把她高高地挂在了小姐的地位上。她的惟恐被人们歧视或轻薄的心理,正反映了她不屑于把贾府的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可见,她的自我尊重,实际上是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黛玉蔑视地主阶级的功名利禄,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听到宝玉称赞她不说“混帐话”便“不觉又惊又喜,正反映了她也把仕途经济”看作“国禄鬼”所干的勾当。甚至那位万人之上的北静王在她心目中也只是个“臭男人”。元妃归省时命诸姐妹题诗,显然是意在“颂圣”,而她却竟欲“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她蔑视人情,从不在贾母和王夫人等面前邀怜取宠,以在贾府这个“本也难站”的地方为自己铺下一块福地。这样的孤傲,显然不仅反映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抑且反映出她在政治和人生哲学上对地主阶级的叛逆。

二.内心的自怜与外在的愁情

黛玉是很在乎、怜爱自己的,她时常感伤自己俯仰由人的遭遇,时常会在意别人之言举是否有伤自尊,唯恐被别人耻笑,甚至有时会曲解他人之意,而大加讥讽。她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门第,自是不同于一般的贵族小姐。可由于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不得不背井离乡寄居贾府。加上她身体羸弱,又平添了几份伤感。浮萍一般的身世和封建礼教对于她的爱情等方面的压制,形成了她的孤寂、易感伤逝和多愁善感的个性。

黛玉给人的印象总是一个悲悲切切哭哭泣泣永远浸泡在泪水中的苦恼发愁形象。“无事闷,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啥子,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另有她那通篇都是悲凉凄苦、感伤泪水、离丧零落与灭亡之音的《葬花诗》《秋窗词》《桃花诗》《柳絮词》等。泪是黛玉郁闷感伤、苦恼发愁、自怜自哀心理感情特征的典型写照。就连潇湘馆的鹦鹉,因每天听黛玉口中念那些哀痛的词句,都背得出“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句子来。

《红楼梦》描绘了黛玉的悲剧人生,无论从她的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黛玉这个绝美形象,也许正是应了“没有缺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一句话,曹雪芹于是给黛玉加上一段凄凉的身世和一副孱弱的病体,并将这绝美毁灭给人看的。

周碧云,教师,现居甘肃清水。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身世傲骨
“植物有话说”(二十) 玉米:我的身世更新了
国学周周悟
不做“尘世马牛”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傲骨之美
术赤身世考辨
冬·发心
高节临风(竹)
愿做傲骨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