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里等
目前针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但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gic response, SVR)的患者只有54%-63%,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1的患者SVR率仅为40-50% [1,2]。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既有宿主因素,也有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包括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 28B, IL28B)基因多态性、年龄、性别、种族、肝纤维化程度和肥胖等,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病毒载量、治疗过程中病毒的动力学等[3]。其中IL28B基因多态性是CHC患者治疗SVR最强的预测因素[4]。
由于PEG-IFN治疗费用昂贵且副作用严重,在治疗前剔除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既节约费用又可减少患者痛苦。尽管IL28B基因rs129798600 CC基因型患者应答率显著高于CT及TT基因型患者,但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表明HCV基因型1且CC基因型的患者SVR为63.49% [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cEVR, 定义为治疗第12周检测不到血清HCV RNA)是SVR最可靠的预测指标之一 [6]。最近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活性可以在IL28B基因型基础上进一步对PEG-IFN联合RBV治疗CHC患者的应答做出预测[7],提示肝功能指标有可能在IL28B基因多态性基础上对CHC治疗应答提供进一步信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感染HCV基因型1的中国CHC患者rs129798600基因多态性及常用肝功能指标基线水平与cEVR的关系,探讨常规指标是否可以在IL28B基因多态性基础上对HCV基因型1患者的SRV做出进一步的预测,为治疗前剔除难治性患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对象
本研究的所有对象来自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沈阳传染病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门诊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规定。纳入标准为:HCV抗体阳性且HCV RNA阳性;未接受过针对CHC的治疗;具有实验室检测资料;具备全血和血清样本可进行IL28B和HCV基因分型检测;接受PEG-IFN联合RBV标准治疗且具有基线和第12周HCV定量数据。排除标准为:HIV及其它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病。选择其中HCV基因型1的患者共384例进行分析。
标本收集及核酸提取:所有标本均在患者治疗之前进行收集并分装保存于-80℃。基因组DNA及HCV RNA采用Qiagen离心柱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参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血球计数仪及配套试剂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日本日立公司生产,配套试剂由上海复星诊断生产。荧光定量PCR仪为美国ABI公司产品7500。基因组DNA及HCV RNA提取试剂盒为深圳凯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HCV 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为深圳凯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检测下限为100 IU/mL。
1.3 检测方法
IL28B与HCV基因分型:IL28B及HCV基因分型采用测序法检测。提取好的DNA和RNA直接送上海英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测序及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各因素与SVR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比较:发生cEVR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未发生cEVR(Non-cEVR)患者,而男性比例与ALT水平则显著高于后者,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表1)。
2.2患者各项指标正常率比较:患者中小于40岁、、男性、IL28B基因型CC、HCV RNA小于40000 IU/mL、谷丙转氨酶(ALT)大于90U/L、其它各项指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以外(异常)的患者比例如表2所示。cEVR患者中小于40岁、男性、IL28B基因型CC、ALT大于90U/L、碱性磷酸酶(ALP)异常者比例显著高于Non-cEVR患者,而GGT活性异常患者的比例则显著低于Non-cEVR患者。
2.3与cEVR相关的独立因素:以cEVR为因变量,患者中小于40岁、、男性、IL28B基因型CC、HCV RNA小于40000 IU/mL、ALT大于90U/L、其它各项指标异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只有IL28B基因型CC和年龄小于40岁为发生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表3)。
2.4IL28B基因型CC和CT基因型患者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将患者按照IL28B基因型CC和CT基因型分类,分别以cEVR为因变量,患者中小于40岁、、男性、IL28B基因型CC、HCV RNA小于40000 IU/mL、ALT大于90U/L、其它各项指标异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发现在IL28B基因型CC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ALT大于90 U/L、GGT异常为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基因型CT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和总胆汁酸异常为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表4)。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PEG-IFN联合RBV治疗CHC的主要影响因素为HCV基因型,感染HCV基因型1的患者SVR显著低于感染其它基因型的患者[1],但中国人感染HCV基因型1的患者SVR却显著高于欧美人群[5],其原因是患者IL28B基因rs129798600位点CC型CHC患者接受PEG-IFN联合RBV治疗时具有更高的SVR[4],中国人CC型频率显著高于CT型频率,而SVR最差的TT型在中国人群中比例极低[8]。即便IL28B基因rs129798600位点CC型具有更高的SVR,仍然有相当比例的HCV基因型1且rs129798600位点CC型的CHC患者无法产生SVR。鉴于cEVR是SVR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本文分析了HCV基因型1患者接受PEG-IFN联合RBV治疗时cEVR与患者年龄、性别、rs129798600基因型、HCV RNA载量以及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发现年龄和rs129798600基因型与cEVR独立相关,这一结论与其它研究一致[5,7]。
为了进一步研究常规肝功能指标能否对HCV基因型1的患者在IL28B基因分型的基础上对cEVR进行进一步预测,本研究对患者根据rs129798600基因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发现对于CC基因型患者,年龄、ALT水平和GGT水平都是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低于40岁、ALT水平高于90U/L或GGT正常的患者更容易产生cEVR;而对于CT基因型患者,年龄和总胆汁酸(Tbil)为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
由于HCV基因型1感染治疗效果较差,美国肝脏病学会于2011年的更新指南中推荐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在PEG-IFN和RBV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直接抗病毒治疗[9]。即使采用三联疗法,IL28B基因多态性仍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10]。考虑到三联疗法的昂贵成本、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耐药,对HCV基因型1的患者在治疗之前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患者接受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年龄、ALT水平和GGT水平是IL28B基因rs129798600位点CC型患者cEVR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以考虑选择年龄小于40岁、ALT>90 U/L和GGT正常的患者接受PEG-IFN联合RBV治疗方案,其他患者则考虑接受三联疗法。而对于rs129798600位点CT型患者,则可以考虑对年龄小于40岁和Tbil异常的患者进行PEG-IFN联合RBV治疗,对其他患者进行三联治疗。然而,本研究结果仅仅是初步结果,这一方案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进行支持。
总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常规肝功能项目和IL-28B基因多态性可以为感染HCV基因型1的CHC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对CH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Fried MW, Shiffman ML, Reddy KR, et al. Peginterferon alfa-2a plus ribavirin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 N Engl J Med 2002; 347(13): 975-982.
[2] Manns MP, McHutchison JG, Gordon SC, et al. Peg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compared with interferon alfa-2a plus ribavirin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 randomized trial [J]. Lancet 2001; 358(9286): 958-965.
[3] Ghany MG, Strader DB, Thomas DL, Seeff LB.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an update [J]. Hepatology 2009; 49(4): 1335-1374.
[4] Balagopal A, Thomas DL, Thio CL. Il28B and the control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6): 1865-1876.
[5] 廖祥伟,凌云,李新华,等. 宿主IL28B基因型联合病毒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1(1): 35-40.
[6]Civeira MP, Prieto J. Early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J]. J Hepatol 1999; 31(Suppl 1): 237-243.
[7] Everhart JE, Wright EC. Association of 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activity with treat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HCV) [J]. Hepatology 2013; 57(5): 1725-1733.
[8] Shi X, Pan Y, Wang M, et al. IL28B genetic var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treatment response, serum IL-28B levels in Chinese population [J]. PLoS One 2012; 7(5): e37054.
[9] Ghany MG, Nelson DR, Strader DB, Thomas DL, Seeff LB. An update on treatment of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2011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J]. Hepatology 2011; 54(4): 1433-1444.
[10]Akuta N, Suzuki F, Hirakawa M, et al.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in hepatitis C virus core reg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 near the interleukin 28B gene predict viral response to telaprevir with peg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J]. Hepatology 2010; 52(2): 4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