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清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心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了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体验谈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我。
教学中,可以灵活地选取学生熟悉的玩具、文具或图片等学习素材,同时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我在教学8和9的数数和认数时,创设一个学生在操场跳绳的情境,学生通过数一共有几人、摇绳的有几人、跳绳的有几人……的过程,借助生活情境认识了8和9,抽象出8和9的数概念。教学中我不仅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更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情境,举出一些生活中的“8”和“9”,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又如在教学购物《应找回多少钱》时,我就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同学们分组在物品上标上价钱,进行分类,组成小小百物店,并且轮流当售货员,让其他同学利用学具中的人民币样币进行购物。象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体现。
2、设计恰当问题,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得不到较快的发展。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源。学习活动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经历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和知识的发现。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为此我把培养学生提问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观察物体,分析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例如,我在讲《回家路上》时,通过森林动物学校的小动物们刚刚放学的情境,耐心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鼓励交流合作,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快乐,在逆境探索中品尝成功。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闪光点,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突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有意义的想法,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成果 。
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学具、合作交流,学生把不同的学具进行比较,阐述各自观点:“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变短了,是不是就是正方形了?”“我们上学期学的圆柱里就有两个圆。”“圆和球好相像,只是球能朝不同方向滚,而圆不能。”……所有的同学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在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点拨和鼓励,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不断丰富、完善,这种有新知生成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交流。又如,教学《发新书》里19+18的计算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出了很多方法:(1)10+10=20,9+8=17,20+17=37;(2)19+10=29,29+8=37;(3)18+10=28,28+9=37;(4)19+20=39,39-2=37;(5)18+20=38,38-1=37;(6)18+2=20,20+17=37;(7)19+1=20,20+17=37;(8)18+9=27,27+10=37;(9)用竖式计算等。通过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像(4)、(5)、(6)、(7)等方法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4、尊重个性差异,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不定模式,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
只有尊重学生,没有教师的强加和指令,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出自内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的愉悦。
5、营造和谐气氛,唤起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图形”中,我力求创设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实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条弧形剪去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可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理念。我们教师应该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其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