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秀
【摘 要】卢作孚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事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不朽的功勋。他将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没钱也可以办实业、兴教育、谋发展的现代化之路。人才观是卢作孚实业思想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可以兴业可以兴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背景下,何来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发现使用人才?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使我们坚信:教育、事业和社会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其中人才是关键。
【关键词】卢作孚;人才观;民生公司;北碚建设;大才;小才
今天的人们对于卢作孚(1894-1952)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是一位曾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的范旭东,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从中足以看出他举足轻重的地位。卢作孚曾经是中国航运业的领军人物,并为中国抗战和国家的现代教育及建设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卢作孚曾把自己努力的事业概括为“一个村一个事”,村即以北碚的现代化建设为实验的,事即以民生公司为实验的,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本人的努力及他的人才观是密不可分的。
一、卢作孚人才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卢作孚出生于19世纪末期,成长于20世纪初期,成长在一个新旧制度交替,复杂多变的大动荡时代。旧制度的消亡,新制度的建立,革命成果的轻易丧失,探索道路上的迷茫、痛苦,国势衰微,民不聊生,这些都影响鞭笞着卢作孚的成长,也给他的人才观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二、卢作孚的人才观的主要内容
卢作孚对人才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人才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对于所有事业有透彻的研究和见解;(2)对于事业的进行,能具体地设计;(3)对于事业的计划,能切实的进行;(4)对于进行的事项,能切实地整理。卢作孚认为,要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就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这种人才既有“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又“不是空谈,而是实际去干,做出实际成绩来。”由此可见,卢作孚十分重视从服务于社会、成就于事业的理想高度和实践才能去衡量人才,既强调对所从事事业在理论上的研究和见解,又强调在事业上的实干运作;既强调要胸怀远大目标,又强调脚踏实地干实事,坚持理论与实干并重的人才观。
第一教育培训人才
卢作孚曾经这样说过:“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费在教育上,而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事业的建立需要人才,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人才是难得的,但人是很多的。人才是靠教育训练出来的,因此教育就尤为重要,而怎样教育也是一大关键。
卢作孚的教育培训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民众教育、师资教育、乡村教育、环境教育、区域教育、廉政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二出川、出国考察与学习
卢作孚曾经说:“我们的知识要有世界那样大。我们要在整个世界上找出好的国家和好的方法来。”他认为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和派人出国考察,都是为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第三卢作孚录用人才的方法
卢作孚关于人才的观点:第一流的人才能够把没有钱,没有事,没有人才的局面,办成有钱,有事,有人才的局面;第二流的人才能够在有钱有事有人才的局面下把事办好;第三流的人才是能在人的领导下把事办好。对于用人,他坚持任人为贤,并提出著名的“大才过找,小才过考”的用人原则。这些为引进人才,找到大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他录用人才有以下几种情况:1、筑巢引凤。如抗日战争时期,为延揽人才,他先后成立了总工程师室、经济研究室、顾问室等,吸引了一批专家和技术人才。其中有留学美国的船舶设计专家朱学范,引水专家金月石等;2、以礼相聘。3、高薪聘请。4、面试即聘。5、储才为用。6、以贤荐才。能者向前,重用人才,绝无排外思想,这也说明他为事业延揽人才不搞地方化、家族化、宗族化,而是唯才是举的招揽全国各地优秀人才。
“小才过考”,何为小才?小才指的就是一般工作人员,是卢作孚的一大创举,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项新突破。具体方法是:
第一是“考试”,分为招工考试和培训考试,一律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方式。
招工考试主要是对基层骨干、技术人员,采取公开登报招收的办法,通过考试“考进来”。这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发挥这些人的专长。培训考试是指一般工种,招收社会上的青年及学生,先培训后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继续培训,使之成为公司的骨干,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第二是“考绩”。通过考试进入公司或单位或经过安排工作后,并不是就端上了铁饭碗,在工作岗位上还要进行“考绩”,优胜劣汰。每一项工作都能在广大群众眼中,谁还敢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损公肥私呢?
通过以上途径或方法,他无论在逆境或是顺境之中,他的周围都聚集了为数可观技术专家或管理人才,其中不少是中青年。而他事业的建立发展与壮大,究其成功之道,离不开他周围忠实上进的朋友、同志及员工,更离不开他善于识才爱才用才育人理人的非凡胆略与见识。
三、卢作孚人才观的意义
纵观卢作孚的人才观与实践,卢作孚在其人才观的指导下,广揽人才,积聚五湖四海的贤良之士,为他所用,保证了他事业发展成长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获得,有效组织发挥人才的作用,也保证了各项事业有序、顺利的发展。使得1925年建立的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为宗旨的民生公司,开始了他实业救国之路,成就了他成为航运界的巨人,成为没有钱的“大亨”。改善了川江流域的交通状况,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工矿业、机关学校大规模内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为建立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抗战的大后方工业基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使得北碚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备受世人瞩目。1944年美国《Asia and America's》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北碚变化的文章,惊呼北碚是“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的最杰出的例子”。对北碚“昔野蛮之地,今文化之乡”的赞赏中不能说没有人才的辛勤结晶。虽然他还认识不到教育的根本出路是社会彻底改造的一面,但他的人才观与实践,尤其是他的探索精神,对今天的深化改革、西部大开发、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水平仍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汝瑰.纪念卢作孚先生[A].北碚的开拓者卢作孚[C].重庆:重庆市北碚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88.
[2]重庆市北碚区志[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
[3]张守广.卢作孚年谱[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4]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黄立人主编.卢作孚书信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王立之.解放前北碚小学教育发展概况[A].北碚资料,1985(5).
[8]北碚管理局工作概况[M].1945
[9]如何彻底改革教育[N].嘉陵江日报(第四版),1948-04-22.
[10]杨光彦主编.卢作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
[12]美国《Asia and America's》杂志,1944年6月号.
[13]卢作孚.我们对于国家的责任[A].卢作孚文选[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