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运动疗法对临界高血压控制效果分析

2013-04-29 07:08童文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控制

童文芳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运动疗法对临界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方法 选择56例患者,实施单纯运动疗法,并随访12个月,比较运动干预12个月前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并统计运动干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 运动干预后12个月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发生头晕3例,心悸5例,呼吸困难3例,未出现心脑血管卒中等严重意外。 结论 对于临界高血压患者,有规律的运动干预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单纯运动疗法;临界高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81-02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全身血液的重新分布,以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稍下降,收缩压的上升和负荷功率,耗氧量的增加一般呈线性关系[1]。本研究主要探讨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中期控制效果及对危险因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界高血压患者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53~67岁,平均(58.6±2.3)岁,体重指数24~29,平均(25.1±1.2),高血压病程1~5年,平均(2.0±0.2)年,合并糖尿病者29例,高脂血症者2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运动疗法,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定期随访和复诊,其中运动疗法包括运动方式的选择、运动时间的选择、运动强度的把握、运动频率和持续强度的控制,并告知患者运动技巧并进行自我运动后评价,比较运动干预12个月前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并统计运动干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干预12个月前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运动干预后12个月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两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本组56例患者,干预过程中发生头晕者3例(3.6%),心悸者5例(8.9%),血压增高呼吸困难者3例(3.6%),未出现心脑血管卒中等严重意外。

3 讨论

适当的运动疗法可以促进患者情绪稳定,缓解抑郁心情,更利于提高患者应该高血压疾病的应激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因高血压导致的工作、生活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改善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活性,并促进大脑对机体功能的调节的协调性,提高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小动脉得以舒张[2],同时适当的运动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素和前列腺素E等扩血管物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水平的增高,减少和逆转高血压危险因素,并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而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高迷走神经张力,对于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紧张度有一定效果。本研究针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单纯运动干预取得一定效果。

本研究发现,通过持续12个月的运动干预后,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干预前,且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患者运动时一般收缩压和心输出量均相应增加,而舒张压的升高一般与外周阻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运动后血液在全身各脏器中的分布出现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心脑肝肾和骨骼肌之间的血液分布,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存在运动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不仅适合,而且在运动负荷量上应可以达到非高血压人群类似的量[3]。高血压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还能降低血容量,提高尿钠排泄,从而降低过高的血压,改变血管运动中枢的适应性,其中运动时一过性的血压增高可作用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重新调定机体的血压调控水平,使运动后血压能够平衡在较低的水平[4]。

总结我院进行运动干预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实施运动疗法的时候,首先运动的种类选择上,建议以全身性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等,并做到因人而异,遵循单人随时进行原则,并在运动过程中能有效自我把握运动强度,其次要把握好运动的频率和时间,一般运动宜选择在进餐后的1 h以后进行,且以每次30 min为宜,并在每次运动前进行约10 min的热身锻炼,以提高运动效果,减少意外伤害,运动强度的把握上,应循序渐进,经过几天的适应后,保持中等负荷的运动强度,即以最大耗氧量60%的脉率为度[5]。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运动阶段,提出切实可行的运动改变计划,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地点、形式等都应详细解释,配合有效的心理干预,转变患者对运动的信念是关键,促使个体从意向阶段过渡到准备变化阶段,对改变和付诸行动的承诺帮助个体从准备阶段发展到行动阶段,而导致个体最终从改变阶段发展到保持阶段[6]。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对于临界高血压患者,有规律的运动干预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陈如杰,林孟相,张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体质量指数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9):101-104.

[2] 罗海芬,俞怡,唐旭芬.运动及饮食干预对运动性高血压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11):967-968.

[3] 宋艾,秦明照.中国人群运动性高血压的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A):2868-2871.

[4] 李素新,孙秀红,岳淑玲.运动干预对代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芙客医学,2011,20(6):555-556.

[5] 王念,林芳宇,胡运秋.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50-1451.

[6] 曾雪群,王丽姿,邵静.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0-22.

(收稿日期:2013-03-21)

猜你喜欢
控制
控制权归属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辨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船舶轮机振动噪声控制研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