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志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位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培训和学习,我深有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从小就抓紧落实。
一、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习语文要首先学会读,但要注意两点。
(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因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课标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从教学目的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培养学生读的时候带着问题,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 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 阅读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又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会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之更深邃。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鼓励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树立“无时不语文”的思想,时时处处都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二、练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该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使语文的实用功能尤为突出。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和把语文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在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让教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世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要努力将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不做无教;更要做到切实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在解放孩子的空间的基础上,彻底解放孩子的思想,让其在有意识的活动中,发展他的天分。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应融入主体参与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讲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操作、交流,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探究,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