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丽
摘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基础做起,从简单的教学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关键,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古代文学和近现代知名文学的开始,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文言知识,也会涉及到学生言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迫在眉睫,要讲求用最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逐渐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方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创造性思维,无论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练习还是写作练习,都是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课程的安排适当加入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让教师感到教学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如何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下,笔者就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
一、创造性思维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性。一切教学都有规律,思维方式也是一样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没有学习目的的学生无从下手,无法引导他们向明确的方向发展。这时,教师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办法或者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侧面渐渐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高中学生根本不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的“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喊好鼓励。
2.提升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就会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有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浅尝辄止的思维,即使具有创造性,其价值意义也不大。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高中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适当引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很好的拓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放心地汲取语文中的魅力知识,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而创新意识和精神是创新素质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开拓创新空间,获得创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真正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已经不再陌生。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也能增加他们的理解力。现代化的教学势必会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的教学新方式。
2.创造学生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S.Arieti)曾对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比如在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现场布置古文阅读的环境,设计一种场景,让学生扮成各种角色,就如话剧中的表演一样,完美地演绎文言文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也是一种艺术。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关键,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更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