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授之以渔

2013-04-29 00:44卞娇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旅人叶圣陶落日

卞娇艳

对于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或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感的强弱。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培养语感呢?

一、重视积累

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能力,只有在大量的积累中才可能获得发展,所以必须“看”,包括看生活,看读本,看优秀的文学作品等;“记”,在理解所看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有关篇目。

夏丏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罢,‘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袅娜”一词,按词典作“柔软细长”解,缺乏语感,也难运用。但如果联系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迎风婆娑摆动的杨柳枝、神话中仙子的飘带等,“袅娜”便有了具体、生动、真切的语感。

二、加强诵读

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咏其实就是诵读,通过诵读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可以将文中精华,潜移默化于诵读者心中,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文化底蕴滋润下,形成善良的秉性,旷达的态度,诚心的交际,忠厚的为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素质的提高,学问的精深,积累的博大,都离不开这条简单的途径——诵读。

比如,我们诵读曹操的《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初读之下,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然而反复诵读之后,可以体会到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抒情的依托,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因此,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前提,诵读对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三、学会分析

学会分析对加强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语感分析,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而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叶圣陶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是“直”和“圆”。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抓住了这两个字,“旷远、荒凉、静寂”的大漠就宛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里并没有作任何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学会这样的语感分析,语感也就增强了。

意象是作家头脑当中所形成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意象分析是文本赏析的需要,也是加强语感的需要。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小令的前几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诉说旅人的悲凉情怀,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野黄昏的形象画面。这幅画面由九种意象所组成的时空,便是旅人内在情感的外在形式。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攀附着的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湾清水,清水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只有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远去。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更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当这些意象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时候,意识的触角也就自然地伸向了旅人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味到了旅途的艰辛和他寂寞、孤独、悲凉的悠悠哀愁。这就是对包含着作者主观因素在内的意象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味的理解,它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在对形象的感受中的一种情感性的领悟。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需要学生有这样的意象分析能力。

四、强化表达

语感的形成还需要借助表达训练。其中,说是基础,是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写是规范运用书面语言的活动,是促进语感形成的关键。

多说。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抓实口语表达训练,夯实学生口语表达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说,要逐步引导学生由说好一句话到说好一段话。最好成立学习小组,让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交流训练的机会。

多写。让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让学生养成勤于表达的习惯。由于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资料: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旅人叶圣陶落日
你我皆是旅人
霜的工作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大漠落日
落日
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