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选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念辨析

2013-04-29 00:44莫亚之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

【摘 要】就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实现途径等几组冲突观念问题进行辨析,提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在降低预期之后,创业适应人群范围扩大,创业教育大有可为,但是不可忽略创业风险教育这一重要方面。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07-02

高职创业教育在我国历史很短,很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是模糊的,开展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借鉴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做法,随意性很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有正确的认识。

一、创业教育目标定位问题

(一)为学生就业还是为经济发展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半年还没找到工作。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自主创造就业岗位。尤其是高职毕业生,一度有统计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其他类型高校毕业生。然而,事实上,相当大比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品质低下,薪酬少、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在此情形下,创业是毕业生的一种现实需要;创业教育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些研究者习惯性地拔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崇高性,埋头于从理论到理论的学术研究,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务产生误导。教育部在重点大学中建立了一些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是有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考量的。高职院校照搬其模式,只能是邯郸学步,迷失自我。

有研究者在论及创业教育观念时,批评“创业教育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创造就业岗位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驱动力的高度”,批评“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就是教学生会经商、能创立企业的教育”,着实让人费解。创业教育虽然出发点不是为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效果,最终能驱动国家经济发展。而且就业是先决条件,毕业生没有就业岗位,无论观念多么先进,理想多么远大,驱动国家经济发展只是空中楼阁。

(二)培养企业家还是培养普通劳动者

说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提到要培养“企业家”,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应该成为“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可能是这一思想的渊源。这一目标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我国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呢?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历程深深地烙有“精英教育”印痕。无论是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标志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始,还是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全国一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都能得到确切的体现。各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也往往把有限的资源,如创业基金、创业基地、创业园实践机会给予所谓的优秀学生等精英群体,并以催生一批企业家为目标。其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传播创业思想、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但是从现实考察,精英教育模式是与解决就业问题背道而驰的。最需要解决体面就业问题的学生群体无法得到扶持。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及早放下“培养企业家”观念的高贵身段,把目标定位于培养能自食其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劳动者。具体到高职院校,就是培养广大无法体面就业的毕业生使之具有成为小店主、小商人、技术服务部业主、小企业主和其他灵活从业者的能力。毋庸讳言,经过多年应试教育,一些高职生从进校时起,他们的人生理想已跌至低谷,他们的自信心也严重受挫。目前,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弟,创业最重要的资金,他们往往十分缺乏,在创业社会生态中,他们处于链条的末端。原始资本积累将是他们长期的任务。一般来说,以培养合格的普通劳动者为主要目标,不会影响将来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企业家。在现阶段,目标定得太高,只会让他们对创业敬而远之。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问题

(一)主体教育还是辅助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却并没有权威的指标。有研究者勇立潮头,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空前的高度,似乎专业教育也要为之让路。有作者在设计创业课程时写道:“传授企业经营管理和其他创业过程中必需的相关知识;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知识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与系统运筹能力。”这并不是在教育潜在的初始创业者,简直就是培训大型企业高管。如此繁难的内容和艰巨的任务,不仅让学生望而却步,也使教师无所适从。

高职院校一般学制三年,除去实习实训时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大约只有两年。因而高职学生专业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创业教育花的时间较多势必影响专业学习效果。创业是较高层次就业要求,创业效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根据上海市团委2008年的数据,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与美国大学生创业20%的成功率有整整9倍的差距。创业教育是前创业活动。学生因无法预测结果的前创业活动而影响到专业学习是得不偿失的。而且,根据经验,有深厚专业背景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即使在非专业领域创业,也往往受益于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思维。

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只能是居于从属地位的,是一种辅助性的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二)全员创业还是按需施教

创业教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通过课程安排等形式强制推行,至少在时间上迫使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还是只面向一部分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学生,给予高强度、多方向的教育培训?根据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那么,无论对学生本人和国家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即使是这样,实际上,要让每一个毕业生都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虽然大家都知道创业比求职更容易获得较高经济地位,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自我价值,但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考虑创业,宁愿打工。有的学生个人素质只适合求职而不适合创业,或者求职能力明显优于创业能力。在学生自我创业原动力和自觉性缺乏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业能力和意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原动力和自觉性不难找到原因。市场经济机制不完善,使得创业路上充满了风险和陷阱。绝大多数大学生根本筹集不到启动资金。而且,把培养每个学生都具备创业能力作为目标,无疑会造成学校、学生不必要的人、财、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主要面向部分有需要的学生,但是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深入、具体,使其切实掌握创业技能。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必修课;而创业技能则应作为选修课形式。学生具备了创业意识,即使暂时不想创业,也为需要时做好了思想准备,不至于无法就业时手足无措。

三、创业人才培养途径问题

(一)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习实训为主

创业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华大学等94所高校开设的KAB( Know About Business )创业课程正受到高校师生的追捧。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课程体系。该项目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践环节。每所高职院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上有保障。因此,在专业实习实训的基础上,适当扩展经营管理内容,即可收到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

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利用实习实训解决了创业意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问题,是否可以给非专业的少数有该领域创业意向的学生教育培训的机会呢?应该要给这些学生机会。因为有些专业领域不适合毕业生创业或者创业门槛较高,而学校因各种原因还保留着不少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十分需要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无论是从对学生负责还原剂是为提高学校声誉的角度,为各类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教育都是学校的职责所在。当然,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应该指导他们选择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的行业,以确保学到创业本领。比如,学会计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去学习手机维修,可能就不合适,而去学习烹饪则困难较小。

(二)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

在目前的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研究中,也趋向于认同和加强这一模式。有人呼吁建立健全创业学,教育主管部门增选入专业目录,允许高校授予各层次学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创业教育看成一种学科教育了。在现实意义上,需要的并不创业学科教育。大部分高校就是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开展创业模拟活动来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一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做法,只是表明创业教育在该校存在,效果如何不在考虑之列,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

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业意向、优势领域、创业层次都是个性化的,统一授课的作用相当有限。要解决教师集中指导造成的创业教育效果不佳问题,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按照学生的创业意向、行业选择、创业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或者分类化指导。

教师主导模式因其简便、高效,仍然能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应该仅限于对学生进行创业思想教育和创业心理培训。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应该实行以学生主导为主,以教师主导为辅的复合教育模式。

总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在降低预期之后,因为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就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可大可小,创业适应人群范围大,创业教育确实是大有可为。但是一定不可忽略创业风险教育这一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等.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

[2]李彦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3]刘登菊.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1(3)

【作者简介】莫亚之(1972- ),男,湖南永州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探讨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