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13-04-29 23:54杨芝民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机遇

杨芝民

[摘 要]裝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黑龙江作为“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淀,目前,飞机制造、微型汽车制造和发电设备制造等行业已成为黑龙江的标志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应从促进产业聚集、加强自主研发、培育成套公司、实施人才战略及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机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078 — 02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自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该省重点发展的六大基地之一,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制造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市场的高占有率等方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普通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武器弹药共7个行业220多个门类,它不仅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并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而且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综合国力的强弱。黑龙江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之一,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积淀,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哈电集团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研究、制造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也是中央管理的54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产量居全国首位,装备了全国200多个电厂,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重集团形成以重型机械制造为主,完整的产品设计、工艺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强大综合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型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商品产值由2006年的66亿元到2008年的120亿元,实现了产值超百亿的历史性突破;齐齐哈尔铁路集团以铁路货车新造、修理、铁路起重机选修、铁路车辆配件制造四大单元为核心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拥有齐齐哈尔、牡丹江、大连、哈尔滨四大研发制造基地,产品国内占有率20%以上,而且出口到亚、欧、美、非、澳等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铁路工业的“掌上明珠”;哈飞汽车集团是中国汽车大型骨干生产企业和研发基地,主要从事哈飞系列汽车的开发、生产、销售及各类零配件的经营,分五大系列130多个品种,出口到中东、北非、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齐一机床、齐二机床产品已步入国际先进制造行列,重型镗铣床产量居世界首位。在十几个行业数十种装备产品生产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竞争力在全国排在25位。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与辽宁、吉林和广东、上海等省市相比,差距是规模实力不强、运营率不高和获利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基本上是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整体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模偏小,而且效益不佳。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组织结构大多雷同,“大”而不强,“小”而不精,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低,获利能力差,贡献率小,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无法与国际知名大企业相抗衡,与国内石化、冶金和电力等大企业的规模相比也相距甚远。

2.自主创新能力差,国际竞争力较低。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差、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特别是仍有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缺乏发展后劲。一些主要装备制造业产品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有新品种或系列产品的开发,往往也不是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而是跟踪模仿,或依赖于国外,未能把握自主创新及在转变增长方式中的先机。

3.产业资源整合不够,尚未形成分工协作的良性发展的格局。黑龙江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但企业缺乏外部管理经验,无法对上下游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各自处于相对封闭的生产经营体系中,大量的产品配套无法在本地实现,“肥水外流”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分工体系,企业之间各自为战,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4.科研人员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黑龙江省制造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科学的选拔和培养人才机制,难以给技术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加之前些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低,员工收入待遇偏低的影响,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纷纷出走,新毕业知名院校的学生又大多不愿意来或留黑龙江工作,致使企业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而现有技术工人所受教育程度偏低,知识老化,难以胜任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目标的要求。

5.企业战略管理能力较差 。从战略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骨干企业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制订了相关的企业战略。由于企业的政策、战略落实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致使很多企业无法真正实现技术水平的突破、产品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

三、加快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中期发展阶段,这正是装备制造业发挥中坚力量的大好时机,“十二五”期间,也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黄金增长期,而且《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基础配套水平、支持装备产品出口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省,在这一轮新的战略机遇期应迎头赶上和实现超越,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由装备制造业大省变成装备制造业强省,力争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1.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是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政府借国家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契机,以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和市场化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明确重点技术领域和实施措施,有重点、有取舍地发展优势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2.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装备制造业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命。目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是很低的,企业的创新多是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受制于人,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自主創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信息化成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应在这一轮结构调整中突出加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3.增强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是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是聚集扩散效应强的产业,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黑龙江省内装备配套企业数量不多,且分散薄弱,规模偏小,大部分零部件需要省外或国外远距离配套,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应依托省内各市地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合作与配套,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使上下游产品、主机、辅机及零部件生产实现配套协作,组建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化协作能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共同把黑龙江省打造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化装备工业走廊和世界性装备制造业基地。

4.大力开发装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是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与技术人员培训,改善技术人员工作环境与改革技术人员薪酬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发挥人才资本的作用。只有把物质财富、先进技术与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竞争力。

5.全面实施海内外并购战略是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亮点。抓住有利时机,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海内外并购战略,加速推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占据有利竞争位置和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积极而谨慎地探索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对省内从事重型装备科研、设计、制造、贸易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把一重集团等装备业领军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

四、结论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具有较强的加工生产能力,但仍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突出表现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根源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逐步加深,这样就造成了重引资、轻技术,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和重模仿、轻创新的局面,给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只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从大省向强省跨越,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样就要首先是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创新思想。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其次是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国资委要结合所监管企业的实际,制订重大科技和产业化计划并进行引导,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使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建立各类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等;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型金融优先考虑自主创新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融资借贷。因为自主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因此,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因为重大装备技术难度大、涉及多个科技领域,单靠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应该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鼓励关联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产、学、研”联合,或进一步结成联盟,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合作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共同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共同对重大装备的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再者就是注重队伍建设,吸纳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所以说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水平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热土和创新人才高地。

〔责任编辑:王 珍〕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