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29 22:59陈路明陶建兵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

陈路明 陶建兵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牵动着亿万农民工的心,成为推进农民工工作深入发展的牵挂和顾虑。本文首先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国情,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继而探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现行的可供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069 — 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由于农民工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受传统城乡二元户籍的影响,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不得不将其子女留在农村,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业已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1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从人口学角度做出的对某一群体的界定,在农村留守儿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时,这个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含义是指我国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而需要留守在家乡的17岁以下的农村儿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镇。但是,城镇农民工身份决定的生存状态使得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实现“家庭式迁移”。由于户籍制度及相关的各项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求就业机会,却不能同时实现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城镇农民工的户籍、经济、医保状态以及城乡二元教育的限制让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让孩子与自己的父母、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由此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衍生物之一,现已成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沉重的牵挂,成为推进农民工工作发展的的“后顾之忧”。

2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致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性格、品行及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2.1生活方面

在儿童的成长阶段,父母对其承担着养育和教育的功能。父母的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不仅仅是少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更是少了生活上的照料、关心。而其委托监护人的照料大多数只管温饱,而很少顾及饮食的营养搭配。这样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比较单一,看电视、与伙伴玩耍成为儿童闲暇生活的主要方式。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生活质量不高,不利于处于生长期的他们健康成长。课余生活单一,视角不丰富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的发展,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学习方面

学习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成长,儿童时期是知识最初积累的时期,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委托的监护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基本上使其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关数据显示,76.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他们在学习上需要辅导,同时希望学校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希望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渴求高素质的老师。根据广西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这些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令人堪忧。

2.3 性格方面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老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健全的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而农村留守儿童远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亲子教育的长期缺乏。广西社会科学院林忠伟据有关调查指出:约73%的农民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3年才回家1次;近30%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亲子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缺少情感和心理的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这样易引起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两种性格趋向的产生和发展:一种为攻击性的性格趨向,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盲目、叛逆、自我中心等性格障碍;另一种为畏缩型性格特征,表现为内向、孤独、胆小、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等。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2.4 品行方面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加上缺乏父母的家庭管教,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行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这些主要表现在他们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混混搅在一起等。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研究的熊磊、石庆新强调指出:“监护人与学校沟通配合不畅,往往出现监管失控局面,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由散漫、聚众玩耍,甚至一部分学生染上吸烟、喝酒、斗殴等不良行为,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监护,学校又没有做好监管措施,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2.5 安全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农民工家长都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因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因缺乏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发生车祸、溺水、触电、火灾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因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强奸女童的恶性案件中,也是农村留守女童居多。三是因自己行为失控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己性格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导致某些行为失控,伤害别人而违法犯罪;有的则走上自杀轻生之路。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推进农民工工作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笔者认为,需要充分调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呵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大环境。

3.1政府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规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岗位补贴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逐步缩小城乡差别,降低农民工和其家属进入城市居住的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工由个体向家庭转化,从制度层面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革传统户籍制度,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权益,破除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壁垒,保障农民工人口的合理流动,引导和促进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家庭化。卫生部门要确保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卫生保健服务,民政部门要落实进城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当地学校的优惠政策和引导工作,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获得同样的基础教育。

3.2家庭方面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对于儿童而言发挥着养育、教育和情感培养等功能。家长要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交流。农民工父母要应尽可能地多和孩子联系:在重大节日定期回家看望他们,并多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多花一些时间关心和呵护他们;身居外地,不能回家时,多利用电话、网络等资源进行一些沟通和联系,并在交流内容上,应尽可能全面,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加以了解,尽可能地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无论是回乡探望还是客居他乡,农民工都要同农村留守儿童保持经常联系,让他们能时时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其委托监护人、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情况。

3.3学校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学校教育中得到补偿。所以,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不仅在学习上给予鼓励与监督,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鼓励班级同学用班集体的温暖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单与无助的。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农村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交流、沟通的活动,在师生之间打造一个平等、畅通的沟通平台,营造友爱互助的氛围。学校应尽可能改善设施条件、食宿条件、办学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提供更多适合儿童的图书、杂志等读物,并且增加儿童的娱乐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健康积极的方式充实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增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构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对他们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3.4社会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想得到真正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典型事例的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一种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农村环境。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农村必须净化文化、生态环境,彻底销毁传播色情、凶杀等音像制品,经常开展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他们在文明的氛围和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同时,可以考虑由基层共青团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学校、村委会、妇联、工会等,共同构建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工作,定期查处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等娱乐设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非政府组织是西方发达国家发挥帮扶作用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我國其社会效应还不是很明显,政府部门应鼓励社会各界创建并充分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强化自愿者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去。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界携手起来,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才能解决亿万农民工的牵挂和顾虑,才能推进农民工工作深入发展。愿全社会共同呵护农村留守儿童!

〔参 考 文 献〕

〔1〕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段成荣,周福林.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03).

〔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5〕李志明.和谐社会视野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6〕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8,(03).

〔7〕徐爱东.家庭功能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1).

〔8〕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06).

〔9〕孔维勇,暴士璇.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根源与解决机制〔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

〔责任编辑:郭梅东〕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