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3-04-29 22:52宋盘根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标新立异多角度人格

宋盘根

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中说,“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社会才能向前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时,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寻求新的教育契点,尽可能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和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重新素质。

那么,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如何培养和发展的呢?无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过程而得到培养和发展的。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而言,指学习的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这是一种内驱力,使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需要的驱动,缺乏这种内驱力,是难以实现创造过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究,都是强力求知欲的表现。学生求知欲越强,学习兴趣就越浓。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常见、最有效的的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即创造意境,制造悬念等。这类问题的设计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它最好是逆向思维的,或是立体思维的问题。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他们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求索,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起主导作用。

⒉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大胆选择和试错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内部动力。激发动机靠空洞的说教不行,依靠诱发兴趣也难以持久生效。其关键在于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创造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从潜意识中产生需要探索的积极欲望,促使他们从历史学习中产生“探索什么”的主观动机,通过教师的诱导与激活,推进学生学会思维,悟透规律,理会思维过程中需“解决什么”“怎样解决”,从而使之突破常规、并发灵感。因此,教师要开导学生不要顾虑自己思维选择的失误,并鼓励他们大胆去试错,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试错是训练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因为思维具有叫大的灵活性,某些隐蔽的本质问题未被准确的抽象出来,学生得出的可能是悖论,但只要就是循循善诱,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学生的思维会发生质的飞跃。也即是学生在思维的选择试错中,锻炼了创造思维。

二、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统一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促进学生更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对书本、对教师的迷信,它能培养学生善于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也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善于思考、敢于突破,产生创造性的设想与假设,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把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

⒈鼓励质疑,开发思路,让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于书本和教师的见解。“义理有疑,则去旧见以来新意”怀疑是发展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因此,教师要适时提示,恰当点拨,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新颖、独创及大胆想象的意识,也要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

⒉启发创新,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任何创新都是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在心理学上叫做“原型”‘教师要善于借助“原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没有思索、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学习。所以,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要注意留有余地,让学生有一个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及思维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中多角度解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爆发出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并发出创新的火花。而课堂讨论和辩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讨论的过程是辨别是非的过程,是自我评价和接受别人评价的过程,是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将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及时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即所谓“标新立异”。正因为有标新立异,科学才会突破某些权威的既定论断向前发展。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持正确的态度,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充分肯定。要多鼓励、多倡导,且要持之以恒。假如学生走进误区,教师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多鼓励、肯定,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于自信,富有创造精神。

三、充分挖掘历史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教育以其对历史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建构与创新,在创新教育中有其独特的功能。纵览岁月流失、洞察世间万象;体悟人生哲理、感受世态炎凉;认识人类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历史教育正是教人求真、求善、求实、求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教学中要通过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使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批判性地吸收史学知识带给人类的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独立地自我构建,充分发挥“史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并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塑造创新人格的具体化内容表现在:教师必须牢固的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的劳动使受教育者具有全面发展能力,能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而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创新意味着发展,意味着进步,意味着文明。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尝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历史教育伟大使命。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创新时机,努力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标新立异多角度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东方力量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大胆标新立异,开创全新境界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