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22:41杨建东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比较法资产阶级

杨建东

马克思曾经说过:“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基本的、常用的方法,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对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认识。

一、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指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易混淆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历史事件的诸要素包括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特点、性质、结果、意义或作用、评价等。横向串联历史知识,就是横向地把历史梳理清楚,为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时间、导火线、开始的标志、领导人、颁布的文献、影响等基础知识。然后在学习新课时,要求学生也从这几方面掌握法国的知识。每学到一方面,都要求学生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问题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既轻松掌握了法国大革命的知识,也复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找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点。

在学习世界历史时,与同时期中国发生的事件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在学习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时,让学生回忆一下同时期中国发生了哪些同样性质的事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得出,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印度发生起义和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有同样的历史背景,且有同样的结果。

中外历史知识横向比较最典型的当属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在时代背景、社会性质、改革内容、运动方式、改革类型等方面都是相似的。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那么相似的两件事其结果大不一样,一个成功,一个失败?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两次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而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自始至终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没有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最终导致失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提高,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对前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纵向比较。比较唐太宗、汉武帝、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和相似点,就可以得出“文景之治”“大汉帝国”“贞观之治”等封建治世出现的共同规律以及杰出的封建帝王的优秀品质,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仍然有借鉴作用;比较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英雄人物的贡献和高尚品质,并区别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与抗金英雄岳飞、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不同点;比较屈原、司马迁、司马光、冯如、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爱国主义思想。

纵向比较历史知识也可从小处着手,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比如:我们在学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就会联系到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促使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新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引起社会的一系列变化等。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系统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纵向比较也可从时间序列出发,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性、相近性,进而揭示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纵向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可以从根本原因、战争危害、战争结果三个角度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也可以从战前不同国家对战争的认识程度、背景、原因、战争目的、形式、交战双方、战争性质、经历时间、参战国家和人口、主要战役、结果、影响、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等角度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强记忆。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比较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选用翔实的史料进行比较,不牵强附会,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比较,能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能联系现实,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总之,把比较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一种历史学习的思维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比较法资产阶级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三) 日本明治维新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以“明治维新”为例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明治维新前西方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