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消癖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2013-04-29 16:51王宇静朱熔黄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王宇静 朱熔 黄文

【摘要】运用八味消癖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有效率93.3%。其病位在肝, 涉及脾、肾功能失调,病机虽为气、血、痰、湿互结,但湿浊内停贯穿始终,根据病因病机特点,以健脾利湿,降浊化痰以治其本,可有效调节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糖,减少脂质瘀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有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八味消癖汤;健脾利湿;降浊化痰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05-0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NAFLD除直接或通过促进并存的其它肝病的进展,导致肝衰竭、肝细胞癌(HCC)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病,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NAFLD普通成人患病率高达20%~30%,其中10%~30%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最近的研究表明上海和广东普通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7%和15%,香港成人NAFLD患病率为16%,而中国台湾成人NAFLD患病率为12%[2]。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采用八味消癖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66岁,平均(46.3)岁;病程0.5~14年,B超分级:轻度19人,中度9人,重度2人。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6~67岁,平均(45. 5)岁;病程1~15年;B超分级:轻度16人;中度12人;重度2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疗标准[3]

1.2.2中医诊断标准

本病中医学根据起临床表现,可归属“肝癖”、“胁痛”等范畴。在明确NAFLD的诊断上,辩证分型主要分为“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和“痰瘀互结型”。本次治疗选取“湿浊内停型”患者,符合以下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主症:⑴.右胁胀痛或是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⑵.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次症:⑴腹胀便溏;⑵腹痛欲泻;⑶倦怠乏力;⑷食少纳呆;⑸脉弦或弦细。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4]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八味消癖汤加减治疗

潞党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 炒泽泻15g,云黄连9g,虎杖15g,苦荞麦30g,甘草6g。以冷水1000ml,浸泡30分钟,煎沸后5分钟,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

2.2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胶囊(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生产,1粒/次,1次/天)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患者配合低脂低热饮食和适当运动,以配合控制体重,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血清转氨酶异常者注意休息。

2.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检查变化。

2.4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2.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血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讨论

现代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共同促进了NAFLD的发生[6]。NAFLD的第一次打击即胰岛素抵抗(IR)时,肌肉组织利用血糖出现障碍,但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增强使脂肪组织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其可作为一种原料使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在肝脏内合成增加,从而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说明IR与NAFLD密切相关[7]。瘦素是一种由脂肪来源的激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表达产物,通过中枢性及周围性受体发挥生理效应,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血清中高瘦素水平可引起IR,这种现象叫做瘦素抵抗。

祖国医学并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肝癖”“胁痛”“痰浊”“肥气”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引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生痰;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痰湿交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终致气滞湿阻血瘀互结于肝,从而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其病位在肝, 涉及脾、肾功能失调,病机虽为气、血、痰、湿互结,但湿浊内停贯穿始终。我们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特点,以八味消癖汤健脾利湿,降浊化痰以治其本,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四君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则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虎杖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功能清热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现代研究表明虎杖富含白藜芦醇,作为COX?1选择性抑制剂,具有细胞内抗氧化活性以及激活SIRT1,通过清除或抑制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等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NAFLD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脂肪和葡萄糖水平,能够改善肝细胞内脂类积聚和脂肪变性[7]。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研究表明黄连中小檗碱在体外能显著上调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其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降低血脂的,与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并为理论上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8-14]泽泻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泽泻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苦荞为药食两用作物,其中富含的苦荞黄酮是一种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较复杂的复合性物质,主要成份有槲皮素、芦丁、坎菲醇、桑色素,其中芦丁占80%。苦荞黄酮,可防止油脂自动氧化,可有效对抗“胰岛素抵抗因子”,提高细胞、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细胞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诸药合用共凑健脾利湿,降浊化痰之功。八味消癖汤可有效调节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糖,减少脂质瘀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有关。临床治疗中,还应重视饮食、生活起居和运动锻炼的配合,可以加强疗效,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18:163-166.2010.

[2]范建高, 贾继东主编.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0:5—11.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72.

[4]孔祥廉主编.脂肪肝的中医治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5:94-97.

[5]郑筱萸.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88, 135, 148.

[6]刘锐,等:丹苘软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V01.18,No.1 Jan. 188-191,2012.

[7]江庆澜,马军,徐邦牢,等.虎杖水提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果[J].广州医药,36(3):59. 2005.

[8]Choi B H, Ahn I S, Kim Y H, et al. Berberine reduces the expression of adipogenic enzymes and inflammatory molecules of 3T3L1 adipocyte[J]. Exp Mol Med, 2006,38(6):599605.

[9]Lee Y S, Kim W S, Kim K H, et al. Berberine, a natural plant product, activat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with beneficial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and insulinresistant states[J]. Diabetes, 2006 ,55(8):22562264.

[10]Cicero A F, Rovati L C, Setnikar I. Eulipidemic effects of berberine administer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natural cholesterollowering agents. A singlebli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J].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7,57(1):2630.

[11]Tang L Q, Wei W, Chen L M, et al.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diabetes induced by alloxan and a highfat/highcholesterol diet in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06,108(1):109115.

[12]Huang C, Zhang Y, Gong Z, et al. Berberine inhibits 3T3L1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PPARgamma pathway[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348(2):571578.

[13]Brusq J M, Ancellin N, Grondin P, et al. Inhibition of lipid synth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MP kinase: an additional mechanism for the 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berberine[J]. J Lipid Res, 2006,47(6):12811288.

[14]Doggrell S A. Berberinea novel approach to cholesterol lowering[J].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05,14(5):683685.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
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加味理冲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健脾化痰法治疗脂肪肝23例疗效观察
控制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SREBP—1c水平的影响